《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写的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戏剧。每一次朝代更替,旧臣遗民对于新的王朝仍旧是抱着敌意,无限怀念那个事实上腐朽败落的旧王朝。这可能是历史进程中个别人的心理共性。中国历史上经历过的王朝甚多,有大一统的时期,也有如五代十国如此混乱的时候。但总的来说,汉人统治的时间占据比较长,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比较短命,未满百年而终,然后是朱氏明朝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历经276年。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此后一些朱氏皇族于长江一带以南建立了南明小王朝苟安一隅,后被清兵所灭。
《桃花扇》这一历史戏剧主要讲述的是明毅宗自缢后,南明政权在南京建立的事情,该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桃花扇》重要的艺术特色,作品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开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随着侯李爱情这一线索展开的是政治斗争,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二人误国的权奸形象,手握兵权四镇统军将领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为争帅帐位次的领兵相斗的荒唐之举,防内斗移北防之兵堵截左良玉“清君侧”的大军等事件。外敌临境,君臣不思抗敌之计,竟是选旦演戏剧,不是团结一起御敌于外,而是滥用权力公报私仇逼害进步士子,这样的王朝,能算的是中兴之望吗?这一部名剧把当时南明小朝廷的腐朽写的入木三分,令人痛恨之余不觉拍手叫好,好的是借侯李之爱情写政治斗争,好的是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论《桃花扇》中的人物,奸诈至极者惟阮大铖者无第二人!崇祯帝时依附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士,魏忠贤倒台后逃至江南潜伏,以待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可惜了他词章才子、科第名家之名,做事做人却是有违文人之德!拜庙时受复社名士骂打,得意之作《燕子笺》借与书生观赏时,几个书生夸其剧好可惜了人却是依附奸权打压正直之士,从仆人打听回来的议论使得他愁苦不已,恰逢杨文骢献计让其借拉拢侯方域化解。李香君识破阮大铖阴谋愤而却奁,显示出李的正直,也揭露了阮的诡计。灯会夜遇复社名士赶紧吩咐下人灭灯歇笙歌,表现了他的心虚。当崇祯帝驾崩后,江山一片风雨飘摇中竟说“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企图借乱世而起。恨侯方域等人对其的骂打,当左良玉因粮草荒无奈移兵内地时陷害侯方域为企图与左里应外合谋反,迫使侯方域与李香君分隔两地逃亡跟随史可法。侯方域列福王三大罪五不可立建议史可法不可迎立福王,阮大铖为求东山再起,力推马士英迎立福王,并鞍前马后地亲自操劳。得势后重回朝堂,谄媚宰相马士英,进谗言,结党营私。马强令李香君再嫁田百源便是阮大铖一手促成,使得李香君为守贞节撞头明节。复社名士于京中书社选书,阮大铖公报私仇捉拿陈定生、侯方域、吴次尾等人,莫须有之名定罪。左良玉“清君侧”大军而下,阮大铖竟是移北防之兵堵截,致使清军长驱直下,南明小王朝短命一年覆灭!
孔尚任先生的《桃花扇》塑造的阮大铖是明史奸臣,前依附魏忠贤迫害东林人士,后依附马士英迎立福王结党营私玩弄朝政逼害复社人士。马士英身居高位,在这一剧中,作者对其的刻画稍逊于阮大铖,阮大铖则是空有词章之才,名节却没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失势时,巧言掩盖,得势时,张牙舞爪,借公权打压迫害名士清官。史书中记载的只是片言只语,而剧中通过实事考证,通过语言行为把阮大铖这一奸臣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人该喊一声打!
朝代兴替中,少不得强将得臣,也少不得奸臣贼子,阮大铖其实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国家权力被这么一群误国臣子掌握,纵有中兴之心亦无中兴之日,作者写《桃花扇》,揭露的是这么一个丑恶的官场,腐朽的朝廷,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