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广编程教育
2015年9月10日教师节,教育部发指导意见,鼓励探索 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2017年2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各地要确保落实科学课程规定课时,规定从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2017年起,作为中国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浙江省已经将把信息技术(含编程)正式升级为高考项目。
2017年0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人工智能的科普与推广,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少儿编程为什么这么火?
这得从2006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Jeannette Marie Wing教授所提出的“人人都需要培养编程思维”说起。她认为,编程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不该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之外,我们应当将编程思维加到每个孩子的培养能力之中。
2013年,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网站上的一篇文章“Learning to code isn't enough”(“只学写代码是不够的”)再次强调了儿童学习编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要学写代码,更重要的是培养编程思维。
那究竟什么是编程思维呢?
其实它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类似,都是指人脑的某种理性思考活动。但它远比这些思维的含义宽广,编写一个计算机程序,跟做一道菜,完成一个项目,管理一家公司,甚至于治理一个国家,本质上都具有相同的目标——就是要解决问题。编程过程培养的思维林林总总,比如:
A - 框架设计思维
写一个软件,需要先做设计,搭架构;写一段程序,也需要有个大体框架,这种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全局的思维几乎在任何的学习、工作项目中都要用到;
B - 大问题拆解思维
一个复杂的问题,看起来千头万绪没有思路,编程者需要把它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再逐个击破。这跟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类似的,比如孩子策划一个生日派对,听起来是个很庞大的任务,但只需要“拆解”细分,比如分成确定邀请多少客人,买些什么食品,派对上些什么节目……这样就好办了。
C - 函数思维
编程者通常会把那些将会被重复使用到的运算过程先编写并储存为函数,需要时就直接调用,根据调用的场景、前提条件不同相应地改动输入参数即可,不用每次都重新编写。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经常会用的模版,其实就是应用了“函数思维“,需要时直接拿出来用就好,不用每次都从头开始,“白手起家”。
其他还有很多,比如抽象、循环、并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最重要的,具有编程思维的人,能够将一个问题清晰具体地描述出来,并且通过收集、分析数据来理解和思考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简单说,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就是培养他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路径的能力。
如何培养编程思维?
其实最为直接简单的就是学习编程!近年来游戏编程软件也是日益增多,很多孩子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编程软件学习到其中的编程思路。很多大公司也都出品了非常有趣好玩、适合低龄孩子学习编程的工具和游戏,很容易入手,零基础的孩子也能学!培养出编程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