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什么是“念”呢?“今”字下面一个“心”,今天挂在心上的事情,或曰念头。
人类每天都有无数个念头闪过,所以念头实在没什么出奇的。
为什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呢?这一个“必”字简直上升到规律层面了。
规律的力量是巨大的。
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情,你天天都想,每每挂念,不能忘怀,它就很可能会实现。
能量宇宙学说特别强调念的力量,又或者说愿的力量。
很多的伟大事业,都起源于某一个或几个人脑海里的一个念头。
对于这点,我是丝毫不怀疑的。人类世界发展到今天,不就是创造和改变的过程吗?
哥白尼虽然死了,但是人类不也都知道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吗?
正因为人类每天都有无数的念头升起、陨灭,因此,如果没有一个顽强的念头,它坚持每天在脑海中升起,那么所有的念头都极容易消失。
吴王夫差为了给父亲报仇,让士兵每天在他经过的地方大声喊:“夫差,你难道忘了谁是你的杀父仇人了吗?” 他害怕自己随着时间流逝,忘记了为父报仇这件事情。害怕自己意志消沉,害怕自己因为其它事情而淡忘了仇恨。
而有意思的是,越王勾践也采用卧薪和尝胆,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自己,不要忘记被吴国打败被迫投降的耻辱。
看起来,这二位都是善于激励自己的人。
古语有言:“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很多人为自己设立了目标,但是往往无法执行并达成目标。有的人,可能设立目标后,过几天就被琐事缠绕,被诱惑牵引,把目标忘得一干二净,抛在脑后。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人的大脑,记性并不是很好。所以,即便是夫差和勾践这样的王者,也要通过“大声”和“苦味”来刺激自己的大脑神经元。
我看过一本小说《鹤唳华亭》,故事中男女主角想要靠近,却又不敢。一个是亲王派来的间谍宫女,一个是如履薄冰岌岌可危的太子。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在太子召唤临幸的当晚,用金钗将自己的掌心扎出鲜红的血滴,用疼痛提醒自己不要被“情”迷惑,如若行动或言语暴露自己的身份,则一朝陷入万劫不复、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
而男主角决定靠近女主角演出一场阴谋时,每日用龙涎香熏衣服,提醒自己不要为“情”所迷惑,忘记了身边的女子是敌人派来的间谍。(龙涎香味道数月不散)
男女主角都是决定聪明的人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
心想事成,是人们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是一个道理。
当然,这个想,不能只是想一下,两下,想一想就作罢,得念念不忘日思夜想才可以。
但是,首先“得先这样想”才行。
这也是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著作《活法》中试图阐述的道理。有了想法之后,还要有持续的、热情的、强烈的愿望。
按照NLP理论,一个想法其实就是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神经元每天都会生成,消失,只有那些非常粗壮的神经元才会持续存活下去,甚至进入潜意识。
一个新的弱小的神经元如何变得粗壮呢?
如同一棵幼芽,我们呵护它的成长,给它阳光雨露营养,它就逐渐变得粗壮。
在大脑里,这些阳光雨露就是不断的刺激,每天都想起它,召唤它,思考它,研究它,延展它。只有这样,它才会终有一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一天,也就是愿望成真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