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天性》| 学习认知误区

《认知天性》| 学习认知误区

作者: oniahi | 来源:发表于2020-07-05 22:54 被阅读0次
我们对学习的一些认普遍认知误区:
  • 智力:智力是天生的
  • 记忆:想要永远记住一个东西就需要反复记忆
  • 学习方式:只有能看到即时反馈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 学习风格:如果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就能学的更好

一、关于智力的认知

智力的两种形式

【流体智力】:指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在头脑中保留信息的能力

  • 提高流体智力的方法是扩大工作记忆容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指一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尤其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所能记住的新概念与新关系的数量)

【晶体智力】:指积累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以及从过去的学习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 提高晶体智力的方法是寻找有效的学习与记忆方法

——两种智力的共同作用,让我们能够不断学习、推理并解决问题

智力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智力概念的出现——智商测验

  • 智商测验被用来衡量个人的逻辑与语言潜能
    (这类测验会规定一个智力商数,代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然后再乘以100得出智商值)

  • 智力测验映射当时的人们对智力的认知,即智力一出生就被固定

阶段二:多重智力的出现——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8钟不同的智力假说:

【多重智力理论】是值我们能用与生俱来的特长将学习方法多样化

霍华德·加德纳八种智力假说:

  • 逻辑数学智力:批判性思考,以及使用数字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 空间智力:三维判断,具象化的能力
  • 语言智力:使用文字和语言的能力
  • 肢体动决智力:行动敏捷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 音乐智力:对声音、旋律、音色以及音乐的敏感性
  • 人际交往智力:“读懂”他人,以及与人有效协作的能力
  • 内省智力:理解自身,准确判断自身知识、能力、效率的能力
  • 自然观察智力:区分和关联周围自然环境的能力

阶段三:真正有实证研究支持的理论——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三元论(也叫“斯滕伯格模型”)

智力三元论:

  • 分析型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创新型智力:我们综合应用现有的知识与技能,应对新的特殊情况的能力
  • 实践型智力:我们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明白在具体环境下需要做什么并行动(“街头智慧”)
斯滕伯格模型所声明两个主要观点:

观点一:智商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衡量智力的传统方式没有把环境差异考虑进去

——环境决定了一种学习类型优于另一种,即实际中的紧急情况决定了学习的实质与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与学习场景下会发展不同的智力类型

环境差异的影响:

社会环境——【“弗林效应”】:是指自1932年标准化采样工作启动以来,人们发现在全球所有实现工业化的地区,人类的智商都在持续升高

基因差异——【“环境乘数”】:一个很小的基因差异对行为造成的影响

  • 爱打篮球的高个子孩子在这项运动上的熟练程度高于矮个子的孩子,即便两者有同样的天分
  • 一个好奇求知的孩子会比不那么好奇的孩子更有智慧,即便聪明程度是一样的

社会经济地位:有更多资源、教育条件更好的家庭中,激励与培养更容易实现

  • 富裕家庭 > 贫困家庭 、富裕家庭收养的小孩 > 没有被收养的小孩
  • 提供早期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之前进行的环境刺激与系统性学习
    早期教育可以将贫困孩子的智商提高到4点以上,并且集体教育可以提高到7点以上(家庭中的激励不能保持持续性)
    没有证据证明年龄越小,收效就越大;并且智力的开发是终身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阶段
  • 提供认知训练:
    教育工具、图书、谜题、开放性问题等能够提前开发3-4岁小孩智力

营养:脂肪酸、铁元素、B族维生素

  • 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以及婴儿其实适当补充脂肪酸,可以将小孩智商提高3.5~6.5
  • 另外补充铁元素和B族维生素有利于神经细胞和新突触的形成

神经连接发展的强弱:髓鞘、神经、海马体

  • 髓鞘的厚度对应能力的强弱
    增加练习可以强化相关领域的髓鞘,加大电信号传输的速度与强度
  • 神经具有可塑性
    习惯行为驱使的大脑深层区域是基底神经节,当人们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采取有意识的行为用到的神经回路与处于自发的习惯性的行为用到的神经回路并不相同,所以人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来养成新的习惯和思考方式
  • 海马体是大脑中整合学习与记忆的区域,
    海马体可以终生生成新的神经元(被称为“神经发生”),即使是联想也可以刺激海马体生成更多的神经元;
    神经发生的增加往往先于行为,意味着大脑会主动学习;
    神经发生增加在学习活动完成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意味着神经发生在巩固记忆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观点二:对没有掌握的技能只是尚在开发之中

——评估已知的测验只是静态的,学习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要在某一领域持续练习,人们就能够将较低的能力发展成较高的能力

静态测验 VS 动态测验:

静态测验的特点:
  • 标准化的静态测验无法准确评定人的潜力,这种方式只局限于一份静态报告,只能表明测验时所处的学习阶段
  • 天赋测验和多数学习风格理论强调长处,并鼓励我们把精力放在长处上
动态测验的特点:
  • 动态测验的工具是把精力投入到表现较差的学习内容上,把结果看成一种知识或技能的缺失,代表着能力可以改善和提升
  • 动态测验是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强调弥补短板能力
动态测验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进行某种类型的测验——一段经历或一次笔试
目的是看到自己的知识或技能在那些方面有所欠缺

步骤二:找到提高能力的学习方法——反思、练习、间隔练习或其他学习方法
目的是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步骤三:二次测验,获得反馈效果
目的是留意哪些方面有所改善和哪些地方没有成效并思考原因

在生活中,动态测验的方式能帮助我们面对挫折,即寻找到我们需要提高的能力,掌握应对挑战的技能,今后就可以避免类似的挑战(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下一个成功的关键)

二、关于记忆的认知

人类大脑的遗忘曲线
image.png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初期我们遗忘得最快,但随着时间推移,遗忘数量在不断减少。

所以,改善学习方法的一大挑战在于找到办法中断遗忘的过程,并找到方法形成持久记忆

持久记忆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
  • 心理演练:大脑重新回忆播放并演练所学到的东西
  • 巩固过程:是指记忆痕迹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能和已知联系起来
形成持久记忆的三个关键学习步骤:
步骤一:【编码】——大脑把感官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大脑中的新表征被称为记忆表征,是一种短期记忆,这种不规则的记忆会指导我们处理很多事情

步骤二:【巩固】——把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

在巩固的过程中,大脑会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和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关联起来。(理解新知识的前提得具备已知)

步骤三:【检索】——使学习成果更加牢固可靠的过程

首先,短期记忆必须重新编码并巩固为长期记忆
其次,必须把这些新知识与不同种类的线索练习起来,以便以后回忆知识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三、学习方式对比——填鸭式学习 VS 检索式学习

填鸭式学习的3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反复阅读——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长,就可以把它们牢牢的烙在记忆深处
误区二:集中练习——要想掌握一门新知识或新技能,只要坚持不懈地一遍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即可

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只能取得短暂的成效,所学的东西往往会很快就忘却

误区三:即时反馈——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

感觉到学习更慢更吃力时,记忆才会更为长久、牢固

填鸭式学习的结果:
  • 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
  • 会得到即时短暂的学习效果,但是效果并不长久
  • 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检索式学习的5个方法:
方法一:检索练习——是指自我测验,从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 阅读或翻阅笔记时适当停止,是否清楚其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或术语,这些概念能和什么联系到一起
    (会让学习效果更持久,并能灵活的运用到知识和技能)
方法二:间隔练习——是指不止一次地学习资料,在两次练习之间要有间隔时间,定期回忆
  • 练习时间:只要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
    (间隔的时间足够出现一点遗忘,即间隔一天进行练习)

  • 间隔练习时重建知识点会让重要的概念更加突出和难忘,将所学的东西和其他知识以及后来会学到的东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方法认知误解一:间隔练习由于生疏的感觉使回忆知识点的难度增加,会使人产生操作更加困难的感觉,感觉没有精通这门知识

事实上这是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虽然有别扭的感觉,但不仅强化了记忆,还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方法三:穿插练习——是指把不同类型的问题,知识和技能混合起来学习
  • 在练习中穿插两个以上的主体或技能更有助于长期记忆,并有助于发展辨识不同问题的能力
  • 穿插练习在对异同辨析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就是把学习资料编码,形成更复杂、更微妙的心理表征。即深刻地理解区分特性与种类,以及为什么会需要不同的解读或答案

方法认知误解二:穿插练习的过程是在针对一种问提的联系过程中打断穿插另一种类型的联系,使人感觉到很突兀且没有成效

事实上针对性对一类问题的练习感觉良好只是一种学习幻觉,穿插练习锻炼了辨别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现象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方法四:多样化练习——是指把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成功运用到其他情景中,能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树立更开阔的心理模式(举一反三)
  • 掌控多样化练习可以学会评估不断变化的条件,并调整应对方式进行适应
方法五:利用练习组合
  • 运用练习组合能提升成长思维
  • 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的组合能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如何评估背景,以及辨识问题间的差异,从一系列可选的答案中选择并应用正确的解决方案
  •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任何顺序可言,所以学习必须有实际价值,从而能辨别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这样才能选择并应用恰当的解决方案

“记忆与辨识仅需要事实性的知识即可学习;

而概念性的知识需要我们理解大结构下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

领悟背景差异和功能差异不仅是获取简单形式上的知识,还是实现更深层次的领悟。”

5个辅助学习方法:
辅助方法一:细化——是指在新资料中找到其他层面含义的过程
方法:
  • 把资料和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
  • 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说明,或者联系到自己的生活
  • 为新资料提供一种比喻或视觉形象
作用:
  • 细化能提高对新资料的掌握程度,增加心智线索的数量,方便在以后回忆并应用这些资料
  • 细化的效果在于当新知识和已知事物的联系越紧密时,对新知识的理解就越强,建立以备回忆的连接就越多
辅助方法二:生成——是指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之前,尝试回答或解决疑问
方法:
  • 提前找到核心概念和要点,并解释它们会如何同自己的先验知识建立关联
  • 遇到难题时,先从自己的创造力和知识储备中寻求解决方案
作用:
  • 生成能让意识更容易接受新学问
  • 生成的效果在于记住解决方案的概率会远远大于别人教会的现成的东西
辅助方法三:反思——是指话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获得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提问
方法:
  • 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 想起了哪些知识或经验?
  • 想要掌握的更好,需要进一步学习什么?
  • 为了下次做的更好,需要制定哪些策略?
作用:
  • 人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来获得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反思会涉及多种认知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 反思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或是早期的训练内容,把这些和新体验联系起来,借助观察和思考,预先演练下次可能采取的不同做法
  • 要想确保新知识在需要时派上用场,即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担心的事情,并排列成可执行步骤
如何培养反思的习惯:
  • 撰写日报或周报,总结自己做过什么事情,成效如何,以及下次如何从不同角度入手,从而做的更好
  • 观察并反思别人的学习或做事方法,其中哪些可以学习借鉴,哪些可以用于警惕自己,以免让自己做出错误的抉择
辅助方法四:校准——是指对比自己的判断和客观反馈,来了解自己的已知和未知,从而避免被精通的假象所迷惑
方法:
  • 使用笔试题进行测试
  • 获得老师或专家的点评与反馈
作用:
  • 使用客观的工具能消除我们已经精通的假象,调整判断,使之更好地反映现实
  • 校准能确保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辅助方法五:助记手段——来自希腊的“记忆”词语,有多种形式,是帮助人们记住一大段新资料,留下线索以备回忆的心理工具
助记方法——记忆宫殿:

记忆宫殿:基于轨迹记忆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是指将心中的形象与一系列实体位置联系起来,建立记忆线索。

想象自己身处一个非常熟悉的空间,然后把空间里具有明显特点的地方和想要记住的事情的视觉形象联系起来

  • 首先,收集所有的资料,把材料整理成核心观点和步骤
  • 其次,选择某个结构作为载体,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把每个核心观点和载体的某个具有明显特点的位置相对应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可视化

四、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理论 VS 授课技巧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资源,表现为天赋、先验知识、智力、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等,这些资源塑造了我们的学习风格以及我们弥补自己短处的办法

学习风格理论:主张每个人都有属于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VARK理论:按照是否更愿意通过基于视觉、听觉、阅读或运动等4个方面划分人群
  • 肯尼斯·邓恩、丽塔·邓恩风格理论:根据环境、情绪、社会性、感知、生理以及心理6个方面划分
  • 霍尼、曼福德风格理论:从“行为者”、“应对者”、“理论家”、“实用主义者”等4个方面划分
事实上,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明学习风格研究在各种领域的可行性
强调授课技巧而非风格理论:
  • 授课技巧的核心在于强调与科目的性质相符,当授课风格与内容性质相符时,所有的学生都能学的更好,与他们偏好哪种授课方式不相关
  • 错误认知对人的误导影响在于一旦相信有属于自己的专属学习方法就会让人在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没有某种潜力,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

小结:
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 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学习。
  • 关于如何学习,我们很多时候都自以为是,所谓的一套方法都建立在直觉和盲信之上,禁不起实证研究的考验。
  • 感觉自己知道的假象一直缠着我们,让我们在那些没用的方法上白费力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天性》| 学习认知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bz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