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突围 追求卓越

作者: 一月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23:2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5期“追”专题活动。

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

第一次知道施一公这名字,是看了央视《开讲啦》,那期节目很有看点,主持人撒贝宁与施一公教授侃侃而谈,明星主持搭配明星科学家,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施教授1967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1985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欧美同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这光鲜的求学经历和耀眼的履历,是无数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2002年,在他35岁这一年,他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正教授的职位。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已奋斗到了职业和职称的目标终点,在惴惴不安中他同时失去一部分前进的动力,并开始反思过去5年,甚至从攻读博士开始的心态和思路。

他知道就自己经历而言,自己既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也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

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不看家庭出身,只凭考试成绩录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进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每年高中毕业季,百、千万考生在考场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用实力为自己争取未来的机会,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作为最公平公正的选才模式,高考非常适合中国国情,也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应试教育保证了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施教授说,“应试教育帮助自己很好地克服了求学生涯中的拦路虎,自己利用应试教育打下的坚实数理基础,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自己恢复了信心。

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5年里,自己运用应试教育的解题思维,主动选择有稳定预期和丰厚回报的科研课题,潜意识里回避了高风险的基础前沿课题。果然,科学研究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科学研究的前沿恰恰是这些前途不明的、具有高风险性的前沿探索领域,这样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自己从事科研最珍贵的原创精神。”

于是2008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施教授义无反顾地全职回到母校清华,教书育人,研究探索。他放弃了美国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放弃了美国国籍。在同事眼里,施一公的这一行为简直是不可思议,惊世骇俗。

用他美国同事的话说就是:“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美国人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施一公是一个纯粹和狂热的科学家, 作为爱因斯坦生前曾经任教的学校,他所在的普林斯顿大学是全球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人数最多的学府,况且美国还给了他号称三‘最’的科研条件:最高的研究基金、最大的实验室环境、最高级别的教授职称。

这些,施一公说不要就不要了……

这一年,他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科研上,实验室用很小一部分力量延续来自普林斯顿的科研课题,而把大部分力量投入崭新、高风险、没有任何成功把握但激动人心、令人痴迷的研究方向。

打破应试思维禁锢、踏入科研无人之地的挑战比想象的还要大。2008——2011年他的实验室连续4年,4个主要方向几乎全部折翼,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创新就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内心的焦虑和挣扎之后,他坚定信心,告诉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勇往直前地探索!

尝试新方法后,他们第一个研究方向在2013年初迎来突破性进展,第二个研究方向出奇兵,在2015年取得重大突破。全力以赴攻坚第三个方向,实验室人员主动放弃春节期间与家人的团聚,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档期,连续14个昼夜收集实验数据,获得较大进展。而听起来最为“玄幻”的第四个方向,在一批又一批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接力奋斗下,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原创性发现。

……

2017年,在他任清华副校长时,他说:“清华大学这一届,毕业的有2250位,其中1670人去了美国,但是为何优秀的毕业生去了国外后,能够出类拔萃的人却很少呢?”

对于人才的流失,施一公心里很不平衡。他说,从1995年开始,他就想着为祖国培养出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为了这个念头,他足足花了12年,最后才在清华培养出了第一个博士生,他深知培养一个博士生的不易。

从他归国后的不断选择和追求,我认识到他虽是个学者,更是个纯粹的人,在很多人都在不停抱怨我们国家教育和科研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时,施教授选择的是脱离个人舒适区,克服重重困难,打破自己的不擅长,迎难而上地尽自己所能地为教育事业、科研道路进行不断探索。

2018年,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再次创业,带领一众志同道合的人办起了西湖大学,他自己出任首任校长,想要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蹚出一条新路。

2022年,高考恢复45年之后,西湖大学首次在浙江以创新班的模式招收了60名本科生,希望用因材施教的做法培养担当未来的青年科学家。施一公对于科研和教育的“突围”日渐落地。

他说,“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了我心中一个西湖大学,我要将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果我的做法能让国家往前走一步,再走一大步,整个国家前进了,我们所有人的目标和价值就达到了。”

“关注科学,关注创新,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把中国带入下一个伟大的腾飞时代,让更多中国人的名字留在科学史上。”

“希望中国能出现美国哈佛、耶鲁、英国剑桥、牛津那样世界最顶尖的大学。让世界上最顶尖的青年学生都能来中国上学、读博,从而抢占科学制高点。”

从成长、成才,到自我突围,追求卓越,引领科研体制和教育机制变革:施教授用实际行动,扎实践行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他身上这些独有的、无他的,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正是人们敬重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

  • 追求卓越,成功自来

    Pursue excellence and success will follow. 女排精神,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 自我完善,追求卓越

    感谢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给我们提供一次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感谢美女主持人张婧和他们的团队为这次学习能圆...

  •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春节的脚步近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孩子们,你可想过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你一定是满怀...

  • 卓越人士自律力建设之时间管理

    追求卓越仿佛是当今的时尚,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与自我实现,作为当今追求卓越人士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时间管理的重...

  • 优秀产品经理的必备素养

    一个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决定着他现在有多好,而素养决定着他最终能走多长。 1、追求卓越--目标 追求自我的卓越要求你...

  • 2020-02-16

    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有感 一一我的课堂教学追求:接近教育的本质 最近我读了《教师...

  • 追求卓越,从自我觉醒开始

    曾几何时,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觉得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混沌之中,会在某个时刻突然顿悟,如同罪大恶极的惯犯一样的幡然...

  • 追求卓越

    丽娜 我的留言: 亲爱的“丽娜”,你很棒,能能把事情理解的那么通透,事实摆在面前,需要你做出勇敢的决定。 现实是这...

  • 追求卓越

    出来玩周报还是要交的,因此在周四的时候就开始筹备周报的事情,但是总能给自己找到不写的理由,总之一直到今天早上终于没...

  • 《追求卓越》

    2018.07.10 1.就算企业规模很大,还是要像个小公司般地运作。 2.最容易让成功的企业从此一蹶不振的,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突围 追求卓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ed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