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李笑来##个人商业模式#
【卡片写作15/1000】
问题:如何优化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
【见】
大部分人最开始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可能处在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中,即一份时间只出售一次。如何优化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呢?
要么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要么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落在了“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比较常见的方式有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选择价值更高的职业。但这些选择是有限的,所以与此同时,就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单位时间售价的提高。比如量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一旦超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不作为”,觉得“作为”是自己亏了。比如通过频繁跳槽来获得更高的薪水。短期内,这些确实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单位时间售价。但长期来看,这样做一点也不明智,其结果也是明确的:这样的人在职业上很难获得成就感,也无法获得财富自由。
一个人出售时间获得的薪水,其实就是市场对他的估价。用股票市场里的概念来看,估价不等于价值,或高估,或低估,二者之前总是会有些差异。但从长期来看,估价不会离价值太远。
如果一个人一味追求高估价,而不顾价值,幸福感大抵都不高。因为跟估价去比,总是会觉得自己拿的少,所以总是会处于一种不满的状态。
逻辑上正确的选择是:不应该关注薪水,因为它只是估价,而应该关注价值,而且必须是不断增长的价值。一个人最好,事实上也必须关注且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而且进一步思考还有一个事实,就是你不断成长的结果,你必然终将被低估。
如何让自己快速成长?提高效率。我们中学物理学过两个概念:串联和并联。也就是不同任务之间的顺序关系。如果两个任务可以并联(同时做),那么把它们串联(一先一后)起来做就很明显浪费时间了。如果两个任务只能串联,也可以考虑是否可以调整彼此的顺序来提高效率。
凡事多想一步,如果你当下只能处于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要怎样来提高这种模式下的效率?
李笑来老师给出了简单且有效的答案:从即刻开始,在给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把自己变成一个给自己打工的人。套用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定义,就是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2次。
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老板,换取了薪水。
另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自己,换取了成长。
这不就是并联吗?换个角度想,你现在只不过是在给自己打工的同时,给老板打工而已。这样在做每件事的时候,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工作结果与工作质量要求自然会高一些。
给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另一个层次上进行的,都有更高的标准。
【感】
毕业四年,已经是第三份工作了。虽然每次换工作的理由也都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但仔细一琢磨,事实上,自己对于成长的诉求不过是一句口号,并没有落为行动。或者说自己对于成长这件事就没有清晰的认知,自然在行动上也给不了指导。如果有人问我要在什么方面成长,要怎么实现成长,我一定会语塞。
有时候干得不开心有情绪的时候,就会心生出这工作哪里哪里不好干得没啥意义的想法。但是又明知积累不够因而让自己陷入两难,只是自己其实都不清楚所谓的“积累”到底是什么。因为不清楚,所以关注点错位。心里没有找到支撑的点,今天可能因为一件事开心,明天可能因为另外一件事不开心。
其实最需要关注的就只是“积累不够”的问题,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可以从每一份工作中积累什么。
【思】
给老板打工,老板会对你提出要求,让你做这个做那个。给自己打工,作为自己的老板,你也得知道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这是一个看起来有点空的问题,也因此常常被忽略。
我的前任老板以前经常跟我说一句话:缺什么补什么,觉得好有道理。可是缺什么呢?似乎缺好多。那要补什么呢?不管,只要做出努力的样子,就是在寻求成长,都是好的。一直做出这样的姿势,连自己都信了。只是回过头去看,发现原来缺什么,现在还是缺什么,一样也没补回来。
明确自己的需求,同时学会聚焦,对自己的所言所行做到心中有数。
【行】
细化自己需要成长的点,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工作中去实现这些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