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屎棍
第一次从内心冒出这三个字,有些感叹。去年9月我也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孩子没上小学时一直听身边家长讲述上小学后孩子教育的种种,听起来好像颇累,颇费钱,颇有压力,我一直没有听出有多愉快,都是家长的各种焦急,什么培训班,及学校教师的教育风气。所以我一直希望外界无论竞争有多大,环境有多焦急,我都希望自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内心慢慢踏实的走着他的成长路,我不会在身后去赶他。因为很简单的道理,饭都是一口一口吃的,如果想未来孩子跑得有多远,当下还得让自己慢慢稳稳的行走。
很幸运的是我孩子就读的学校至今也没有让我感受到其它家长曾经和我说情景,我一直认为人的创造力,专注事物特性很重要,这点不是可以去逼迫,不是可以在外培训加餐加点就可以有的,孩子最大的天性潜能还在孩子时期。
下午孩子快放学了,我一直在门口等,孩子入学两个瞬间,是我深感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一是早上送孩子,孩子到校门口说:“妈妈再见,放学接我不要迟到哦。”说完这句话,便匆匆往学校里小跑,但是他的手依然举起向上招着和我再见,时不时还回头看下继续招的他的小手。二是,放学的那一刻,孩子到处张望的眼神,当他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高兴得眼睛都睁大了,如果没有看到那个表情是极度失望的。就这样每天看到孩子慢慢成大,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到寒假你都会惊讶孩子的成长。
“这位家长您好,能不能听下我这边的介绍啊,了解下也行的。”我一下转回神,微笑默认。
“是这样,我们是一家教育机构,里面老师都是硕士毕业的,现在在试听我们可以免费,还可以赠送--------,我们这边可以接送孩子还有文化课的学习,主要是数学和英语,我们可提供的课后辅导,还有一个是就可以提前授课的,比如,我们按你们的教材会把课程比学校先行学习-------。“最后这段话使得我没有听完小姑娘的介绍我就摆手以谢拒绝了。听到这段话,我内心就冒出了“搅屎棍”三个字。
我记得曾经微信圈疯传一篇关于一个穷困家庭孩子因为老师在校不认真教,学生们都在外培训,因为付不起培训费而自杀的文章,真真假假,我不好判断,但是这样的社会现像铁证证存在。一日好友和我说,我孩子转学了,我很惊讶,当初是花了钱找了关系进的这所学校为什么转学了,因为孩子很痛苦,他们一直没有在外上文化课的辅导班,而班里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外上的,当自己开家长会回来问为什么不积极举手发言时,孩子的回复是:“我还在想问题等我反应过来老师这个题都过了,因为其它同学都上过课的,很快就回答了,老师上课也很快!”这种情景是有多伤害一个成长中孩子的信心。据说每一门文化课一学期在外授课费用是1万。一门一万。
还有另一位朋友,我一直很喜欢她身上的那种安静,她一直没有给孩子上文化课的补习班,但是到小学四年及时,她开始有些无奈,因为同班孩子们都上,的确在谋些方面成绩已经落后于他们,后来在商量后,决定给孩子报一门奥数班。其中有句话我印像很深,就是孩子上培训班后,遇到问题在询问老师时,老师回复:"我们有精品班。"
这个时代到处是商业模式,这个时代到处是挖空心思赚钱模式,但无论如何,我却很反感这种在教育上所谓的提前授教文化课的效应,这个效应便是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已在外授过课了,让老师如何在课堂上认真耐心再教,让学生把已会的知识再来走一次流程,如果是这样何必再进课堂,学生又何来独立思考,只要购好教程重复收听便是了,何必重复浪费老师资源。我也不懂什么教育改革大事,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家长的代表,我也无法去改变环境,我能做的只是希望孩子无论在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下,我们都可以以一个见识过世道的人生真谛来引导孩子,让他发现生活的乐趣,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生旅途中我们都要去拥抱和经历未知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