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2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翻译: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展,低洼之地可盈满,破旧器物将更新,目标少点收获更多,追求多了反而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持以“道”作为天下事物的法式。不自我显摆,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声名显赫;不自吹自擂,反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能飞黄腾达。正是因为不和别人争,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人能和他争。古人所说的弯曲才能保全,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所以大家应完全信服这个道理。
这一章内容很好,辩证法用的真的是炉火纯青,历史上有两个人辩证法用得最好,一个是老子,另一个是开国领袖。
所以,这种辩证思维学好了,应用于实际能成大事。
今天与L同学讨论,她总结以前做事自己有些强调精确性,故而造成了一些行动上的迟缓。
我非常理解她所说的精确性,这个世界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心力型:
他们做事考虑的比较少,行动力很强。
缺点是,很多事没考虑清楚就行动,会走些弯路。
有些人思想简单,容易头脑发热,觉得一件事不错,可能就会两眼一抹黑直接冲进战场。
这类人其他不多说,建议千万别去做投资。
优点是,容易出成绩,毕竟事情是做出来的,只有行动了才有机会。
第二种是脑力型
缺点是,思虑过多,易造成拖延,错失时机。
很多人会用孔子的话作为宽慰自己的理由: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所以,很多人觉得,孔圣人都说了做事要三思,多考虑。
其实,全文是: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之前总是“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后,评论道:“再,就可以了。”
“再”什么意思?
根据语境理解是“二次”的意思,也就是说,考虑两次就行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花费的时间成本越高,你的期望值就越高,期望值过高就会加重内心的偏执与贪妄。而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越拖越不会去做了。
优点是,思虑周全,路径清晰,会避开一些坑。
第三种是智慧型
他们做事能较快的综合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然后按照事物的规律做事。
这样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做事该谨慎就会谨慎,该勇敢就会勇敢。但是对他们来说,所谓的谨慎与勇敢只不过是规律映射出来的像而已,他们只是依照规律做事而已。
《道德经》所说: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并不是说曲、枉、洼、敝、少就是好,理解不要偏激。
只是因为人们过于追求全、直、盈、新、多,老子的意思是要减少内心的贪妄。
而是要“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就是说按照道的规律去行事,就行了,那么,这种行为模式的人就是智慧型的人。
如何找到“道”的规律呢?
灵气道学院就是旨在教大家天、地、人的规律,从本质上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智慧指导人们的行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是一件利人利己、利国利民,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好事。
举一个应用传统文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很多人做事拖延。
一般人认为拖延是心理问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解决问题。
传统文化认为,人的行动力不足与“性命”相关。
什么是“性命”?
“性”指心理,“命”指身体。
也就是说,拖延问题可能是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原因。
这也就解释了,很多人单纯从心理角度并没有解决拖延的问题,因为那是身体方面的原因。
身体能量不足以支撑他去行动。
所以,有些情况的拖延症的根源在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需要从身体方面去解决。
传统文化蕴涵着天道、地道、人性的大量规律,能指导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灵气道学院目标是通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影响帮助1亿人走向快乐、自在、幸福的人生。
现在灵气道学院正在火热招募合伙人,如果你也认可传统文化,也想影响帮助1亿人,可以私信向我咨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09544dd9944597e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