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铁生
今天从网上看到当年张铁生高考交白卷的文章,了解了47年前张铁生在高考中交白卷的情况:1950年张铁生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太好。后下乡插队,成了一名知青。在生产队时,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受到群众好评,被当选为生产队队长。1973年被推荐参加当年的大学考试。因常年不接触书本知识,物理化学基本不会。几经思考,交了白卷。并给阅卷人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交白卷的缘由,并对当时恢复高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多次转载,并把张铁生树立成“反高考潮流英雄”。这一事件,很快传至中央,并对此大加赞赏。自此,张铁生开始了短暂而又辉煌的政治生涯。
名利来得快去得也快,后来张铁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但生活的磨砺,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自己多年的自卑感,参与社会,努力奋斗,从跑营销开始,蜕变成商界精英;从白手起家,到身价上亿。今年国家疫情,张铁生的公司捐款1200万,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也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二、黄帅
看完上篇,我又上网搜索了同一时期反潮流小英雄黄帅的文章,大体内容:1973年,北京海淀中关村第一小学教师齐鸿儒要求五年级小学生交日记。黄帅在日记中描述:“今天班上有位同学没有遵守纪律,老师就对她说,我想用鞭子敲你的头。我觉得这句话不对,作为老师对于同学的错误应当耐心教育,注意言辞。”这句善意的提醒在老师眼里却变成了挑衅。为了惩罚黄帅,老师让班里的孩子集体孤立她。小小年纪的黄帅,感到了被敌意,十分委屈,于是就写信给【北京日报】,诉说自己的遭遇,适逢当时教育界宣扬“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黄帅的例子迎合了当时的形势,于是【北京日报】回信给黄帅:“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你和老师之间的事了,而是有关阶级和路线的大事。”还公开发表了她的信件,随后中央媒体更是在头版刊登了此事。这封信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波“破师道尊严”的浪潮。此件事对后来小黄帅个人及家庭造成了生活上的困境。大了的黄帅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后留学日本,找到了心仪的爱人,当了妈妈,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三、以上事件对当代人的影响
1973年10月,我和县里的另一位女教师被推荐到地级师范小学教师进修班进修学习,时间一年。我们那个班共50多人,来自本地区各个县。班里男生多,女生少。同学们的年龄在20至40多岁之间,相比较,女生条件好些,结了婚的,丈夫都有工作,而男生条件就差多了,每月34.5元(那时多年没涨工资,老师们都是34.5元)的工资要养一家人,大部分老师都有孩子,有的还有3_4个孩子,也要孝敬老人,可想而知,当时小学教师的经济负担有多重。那时以小组为单位订饭,我们小组八个人订四份菜,四份菜均匀到八个碗里,这样,大家既能吃到菜,又剩下了钱。计划经济时代,每人发32斤粮票,男生还要自己添点,女生也就吃这些了。其实当时大家订的饭菜都吃不饱,因为菜少,肚子里的油水少,饭量也大,经常饿得肚子咕咕叫,盼着吃下顿饭。
记得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大地都被冻成一条条裂缝,50多人的大教室,只有一个煤炭炉子,放在老师的讲桌下面,正对着门口,来来回回开门,有点热气也随风跑了,何况炉子也无专人负责,烧得时好时坏。教室里特别冷,冷得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条件好的裹件棉大衣,大部分同学没有棉大衣。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同学们都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赶紧补笔记,生怕漏掉老师讲的知识。手太冷了,就放到嘴上哈哈热气,搓搓双手,接着写字。课间休息,谁也不出教室,都在忙着复习。有时老师会撵着同学们出去活动活动,但大家还是舍不得出去。我们那时学的大部分是高中课程,也有如何备课、如何教学的课程。我们那批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高中生、初中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普遍感觉师范老师课讲得好。记得当时那些老师们,都是四五十年代的老大学生,大多穿着对襟大褂,带着眼镜,很有一种五四运动时期先生的派头。待人亲切和蔼,教学风趣幽默,深浅适度,很吸引人。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学教师,被老师的风度和教学风格深深吸引,同时也被卷进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全国,特别是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学习张铁生、黄帅反潮流事迹。大家顿作鸟兽散,突然间就不学习了,没有了学习的气氛。现在回想起来,那件事来临之前,感觉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压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哗哗而下,把人们炸懵了,淋晕了,聪明的脑瓜顿时木讷了,反应不过来了。大部分时间按照学校的安排,分组学习讨论张铁生、黄帅的“英雄”事迹。其实,事迹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只是报纸上写什么,就学什么。看来,大趋向、大势力,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今天当我看到两位当时“英雄”人物的文章时,很是敏感,也好奇,就找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真相,知道了真相带给当事人的蹉跎岁月。
因为后来同学们不再学习了,甚至拉帮结派、瞎胡闹起来。老师无奈,学校无奈,所以我们那个班提前两个月结业。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尊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学校。
怪谁,怪当时人吗?怪我们不好好学习吗?谁都不能怪,也不应该怪,只是历史的原因,时代造成的。
看到现在的孩子,多么幸福:偌大的教室,窗明几净,夏天空调,冬天暖气;高学历的老师,高资质的家长,爷爷奶奶轮流接送;高昂学费的课外班,各种知识不断输入孩子们的头脑。突然心中有一种殷殷的期盼,期盼孩子们好好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