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朋友和我交流,问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几乎涉及到工作和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并没回答问题,但通过交流,他们都找到了的答案。
提问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很多问题的结论都是问出来的,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就提什么样的问题。
最近,我开始写《生存法则》,写的内容是自然界的竞争法则,也是一些社会现实,看的时候有种血淋淋的感觉,甚至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有人看完《生存法则》后,就总结了一句话:干啥都得狠,要不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真是这样的吗?
并非如此,有一个基本常识是,任何事物都遵循“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矛盾存在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些过程的始终。
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矛盾在不同时空也会相互转化。
就拿“稳准狠”来说,也要分做人和做事。
做事应该怎样?
稳、快、准、狠。
做人应该怎样?
有责任、有爱心、有慈悲和包容之心。
如果在这个点没抓住核心和根本,就会出现做人心狠手辣,做事心慈手软,结果人没做好,事也没做好。
一个人如果做人太狠,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是不愿意跟这种人合作的。看看黑社会电影就懂了,很多心狠手辣的老大,都是被同样心狠手辣的小弟给干掉的。
做人要够诚,要多替他人着想,不要把对方逼得太急、太死,要给对方留有余地,狗急都会跳墙的,互利共赢的局面是最好的。做事要够狠,这个“够狠”的意思是要做透、做到极致。
纵观商界,你会发现企业大佬给人的感觉都很平和,比如马云、柳传志、张瑞敏、雷军、乔布斯等。雷军有一句话叫“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他真的想去逼死对手吗?
其实,并非如此,他并没逼对手,只是他做事做的足够狠,生产出的产品恰好符合当下用户的需求,用户选择了他,其他山寨手机厂由于没销量就消亡了。这是一个竞争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人看似和别人竞争,但终究是和自己竞争,如果你能不断超越,把你做的事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推向极致,你几乎不用和任何人比,你就是行业的领导者和胜利者。
今天接着分享《生存法则》第三条:适应变化。
什么是“适应变化”?
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地球存在了几十亿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时刻在改变着自己,而人类也必须随着地球和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全部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变化”,没有变化,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都可以一直生存下去。
之所以有些物质会灭绝,有些物种会变异,就是因为环境在变化,他们必须针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那些能适应新环境的物种就能生存下来。相反,不适应新环境的自然就被淘汰了。
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呢?
第一,适应变化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
世界总在变化,当然人也要变,最根本的改变就是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
我们在工作中,最害怕的问题不是做错了,因为做错了还有重新做的机会。也不是想法错了,想法错了,可以换一种想法。最可怕、最关键的是观念的错误,也就是判断是非、取舍、功过的标准错了。
一种观念的变化,带来的是一种系统、全面的变化,而不是一招一式的变化。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创造结果,想法和行动都是观念的外在体现。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遇到“瓶颈”,其实这个“瓶颈”就是观念上的“瓶颈”。
要想继续发展,首先要突破观念的束缚,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观念。
固执是危险的敌人,尤其是面临不利境遇的时候。在自然界里,“善变”的物种总是得到“上帝”的垂青。
尤其是当势单力孤的个体面对突然的改变的时候,必须改变自己,无条件适应变化,一直到自身的力量足以扭转整个局势。
第二,最快适应,最大获利。
说到适应变化,近年来“诺基亚”的没落恰好验证了,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只能在市场上消失。
2007年,苹果iPhone刚推出时,诺基亚是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份额达到惊人的39.3%,诺基亚工程师们测试iPhone后得出结论:“这部手机一点都不坚固,一定没有未来...”
如果说诺基亚没跟上苹果的发展还情有可原,苹果定位的是高端市场。
2009年,安卓手机只有1.6%的市场份额,到2013年底,这个数字魔术般的变成了80%——同一时间里,诺基亚的份额从近40%衰落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场战争中,除了苹果外,几乎所有的厂商都投身Android阵营之中。诺基亚本来也有机会成为Android的一员,而且不止一次,但他没有。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从那一刻起,一个从1996年就开始,连续15年获得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诺基亚消亡了..
诺基亚到底错在哪里?
原因很多,但有一条很致命:不能快速适应变化。
所以,长远来看,唯一能持久竞争的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快适应环境。最快适应,最大获利。
第三,认清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力再行动。
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但其中一些规则是没有变化的,很多人在变化的世界中迷失自己,他们看不到眼前再清楚不过的事情,犯下严重的错误。
时机固然可遇不可求,但面对的不是“时机”的时机,就要好好想一想再做决断。成功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充分才不会盲目犯错误。
人往往无法认清自己真正的实力,很容易被一些表现煽动而头脑发热,这时盲目行动很容易吃亏上当受骗。
在热情之余,冷静分析形势和自己的实力,避免盲目,将使你走上成功的坦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