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2.25】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2.25】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作者: 丁东华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07:33 被阅读0次

【正文】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

基于天赋真诚从而明达事理,这称作本性,由于明达事理从而变得真诚,这叫做教化。秉性真诚就能明达事理,而明达事理也会变得真诚。

【体悟】

中庸之道,还是要在诚字下功夫,这个诚不仅仅是说话诚恳,更多的是对待事情的根本态度。

因为诚,才会敬,因为敬,才能放下身段,因为放下身段,才能窥探到万事万物运行的道,这就是明达事理。

做冥想正念的时候,会有奇妙的感受。当你专注自己的呼吸,脑海澄明之际,你能听到很多你平时听不到的声音,多的时候有四五种之多,清晰和谐。

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有安静下来认真倾听,认真体察,认真做好一件一件事情的。所以常常感悟的道理只是很浅的一层,然后归纳总结,洋洋自得为谈资,自己想起来,也很惭愧。

自然,等你真的明达很多道理之后,就会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就能放下身段,身段柔软之后,自然就会真诚。

所以,教化很重要,孔子说有教无类,一个企业,真的能教化出几十个明诚之人,这个企业的文化骨架就立住了。

相关文章

  • 【中庸2.25】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正文】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 基于天赋真诚从而明达事理,这称作本性,由于明...

  • 【中国哲学简史】笔记25:《中庸》中的明诚

    明诚 在《中庸》里,诚和明是连在一起的。《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第二...

  • 🎏《中庸》日课133

    《中庸》日课13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在古人的分章中,这句话是《中庸》的第...

  • 《中庸 二十一章》:自诚明,明自诚

    01 自诚明,明自诚 自诚明,谓之性;明自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二十一章》)由真诚而明彻为人之道...

  • 朱熹理学和阳明心学的主要对比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朱熹 横向他律,指接受法律、风俗、道德规范等外在...

  • 《中庸》34:真诚——直抵完满人生的捷径

    《中庸》34:真诚——直抵完满人生的捷径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由内心的真诚、纯粹...

  • 叶哈哈日记(2018.9.11)

    文/博土 摘】 【今日份 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

  • 第63天:自诚明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这句话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

  • 《中庸》耘心解之十八:师法天地性本诚

    《中庸》原文-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耘心解读: 儒家把“诚”提到了一个...

  • 《中庸》笔记(5)

    第二十一章(诚则明,明则诚) 【原文】自(由)诚明(明白),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就)明矣,明则诚矣。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2.25】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qi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