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16660/ed5a01a1f08d4447.jpg)
题图引自新浪新闻:死磕杜邦16年的硬核律师
看到华为公司回应李洪元事件称:“……支持他(李洪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不由得想起了看到过的一则杜邦公司的旧闻。
新闻文笔引入入胜,新闻背后的故事却令人震惊。基于这一真实事件改编拍摄的电影《Dark Waters》应该是已经于2019年11月上映了,豆瓣上也看得到该片的评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6660/e06d0332dc0b614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6660/27cf7051bee52efd.jpg)
这里倒不是要来安利这部电影,而是想到了新闻中提到的,杜邦公司应对数以千计的人身伤害诉讼的策略:
(在PFOA的危害被科研机构确认了之后)截止2015年10月,一共有3535人对杜邦提出了人身伤害的诉讼。
首批开庭的是五个案子,其中一个肾癌患者,获得了杜邦160万美金的赔偿。
这五个案子具有指标意义。接下来杜邦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以这五个案子为基准和每个集体诉讼的成员进行赔偿和解。
但杜邦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和每一个人逐一打官司,按照一年四个案子的进度,官司将一直打到2890年——这是当年大烟草公司采取的拖延策略。
(顺便提一句,新浪新闻中提到的“一年四个案子”存疑,看到在national injury help的网页上,提到的是每年40个案子?但即便如此,仍然需要90年才能打完所有的官司)
官司要900年打完还是90年打完也好,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这只是杜邦的拖延战术。然而,与华为的回应一样,百年老店、世界500强的杜邦公司在整个事件中,看起来是如此不折不扣的在“体现法治精神”。
(2004年的官司输了后),杜邦提出和解,同意在受到影响的六个水区安装过滤装置并付出7000万美元的赔偿。
他们还同意花钱研究PFOA和任何疾病是否存在“可能的联系”;如果确认存在联系,杜邦愿意为受到影响的居民永久支付医疗检查的费用。……和解条款里有一条就是要求杜邦出资支持这样的研究,并且费用不设上限。
……到第六年,(研究)还是没有结果,而杜邦已经支出了3300万美元。
谁能说不是呢?被告就应诉,输了就和解,研究就给钱,条款都执行……至于最后的一年解决四(十?)起个人诉讼案子,或许在杜邦看来也合情合理啊。每个案子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原告住地离污染源的远近?家中人员罹患的是什么病?多大程度与PFOA有关?……总不能非逼着杜邦停下所有工作,把3535起诉讼一次性、一刀切地解决完吧。所以,一桩一桩去应诉接受裁决才是最能体现“公平与法治”的解决途径。只是不知道,这三千多起官司打完,杜邦公司还在不在?也不知道,提起诉讼的人们,又有多少能熬到那个时候?
在得到专栏《北大领导力30讲》,其中《导论第2讲 用口诀修炼领导力》,刘澜老师解读那句“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时一语道破的:这句话所透露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也许不是智也不是德,而是‘胜’。如果能靠智胜他就靠智胜,如果靠德能胜他就靠德……”(这句话后面还接着一句,各位不妨去看看刘澜老师的原文)。以此类推的话,那华为公司的《人治到法治: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一书中,书名“从人治到法治”,是不是也一样,既不是强调的“人”也不是“法”,而是“治”。就像现在他们喊话支持(李洪元)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多么的言行一致、无可指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