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往往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参与角色表演、模拟对话之类。周五凉水井学校的杨老师所做的课《如何让英语走进生活》让我真切地感到,英语学习若能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就能让学英语不再枯燥,使知识学习趣味化。
课堂与获得英语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知识,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凉水井的生活化英语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英美文化,将学习切实变成一种生活体验,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真的很棒。
只要我们善于用心,紧贴教材,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就能让学生热爱上这种“体验”,从而愿意去学,将学习变为主动性,在知识层面也一定可以提高。让英语生活化是一个有益有效的尝试,今后我们也应想办法创造条件,去真切地感受这种“体验”带给我们的“cool”。
听罢杨老师的课,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教学,怎样让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更有效、更多? 课堂上是否对学生人为关注更多些好?
一段时间以来,我比较坚持一种理念:课堂是一种交流,而不是自顾自说。
课前有时会喜欢一些“说教”,想让每个同学都能心静下来再去获得知识,因为说话时你不能不关注受众的反应。我总是跟学生不厌其烦地说:在心静的情况下去做事情,不然不如停下来发会呆。
不论结果如何,但一直在尝试最有效的课堂方式。
周五那天是一节练习讲评课,课前我先打了预防针:老师给你讲,并不是只给你对答案,对于做对的同学,要在听答案的同时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再想到什么,以及可以积累怎样的新知识。
碰到一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材料,我让他们划一些比较优美的,在跟别人用英语表达或者作文中可以用到的句子。以及我不时停下来,问:如果你来设计问题,你会怎么问?你感觉哪些是考点?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我这样想对不对?你的问题可能课本哪哪有,自己去翻翻看,找找答案。
虽然这样也不可能达到班里人人都能跟上我的思路,但激发了一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思考的劲头,这样比满堂灌输要好得多。
英语作文一直是学生比较怵的题目,碰到难的,学生难以下笔的,我会大概说下思路,并鼓励他们:我相信会有很多同学给我惊喜。
在这堂讲评课上,我就点名表扬了几位同学。孟家伟写的作文有新意,比如他这样写到: I have three favorite things.The first is .... The second is... 结尾中还写到:They are my favorite things,because they are very useful.虽然 first, second后都少了个one,指代thing单数,但这用序数词的思路太棒了,并且结尾还用了复合句,也用到了昨天积累的新词useful,很好。我鼓励大家也勇于创新,但应确保自己的句子是正确的,要不被扣分就得不偿失了啊。
李晨旭同学描述作文的要点最全,而且几乎没错误。只见一向不苟言笑的李同学很高兴也很自豪地指给他旁边的同学看他的作文——我给他批的那个:内容充实,好!
张园梦描述生日那个作文也很好,她不仅写了谁谁送的什么礼物,而且还表达了对这礼物的外观评价、自己的喜好、情绪之类。(多数同学只是按提示写谁谁给了我什么礼物)
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善于借鉴别人好的一面。
刚才提到的几个同学并不是班里很拔尖的,他们也没有想到我把每个人的情况记得这么清,我想前面的尖子生应该在下次写作时也会努力再多加润色。
碰到有趣的阅读理解,我会走到他们中间,绘声绘色慢慢地解释,当作调节气氛的一个时机,和他们交流互动,拉拉题外话,开开玩笑,再引导他们如何去判断出题者意图,如何做,文章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碰到类似的该怎么想。
我也曾跟我的学生和家长谈过:学生成绩好,并不是老师教的好,而是自己能主动思考,刻苦努力,是自己会学的结果。不要去依赖任何人,一切靠你自己,我只是一个引导,任何同学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认真批,二中的每个老师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同学。
每天总在苦口婆心说,只是想让学生感到:要自己主动去探究知识才最有效。
有些努力与尝试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思维上的有效获得,我想应该是有益的。也想让学生明白,在校求学不光是学一点知识,培养一种责任感和学习意识,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养成一个受益终身的习惯也是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课堂与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