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仪式感】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学习的场所。
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获得,课堂需遵循一定的形式,也就是说,课堂要有仪式感。
那么,怎样让课堂富有仪式感呢?需教师和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理解,并付诸积极的行动。
一、教师:设计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要用设计的思维对待课堂教学。怎样用设计的思维对待课堂教学呢?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设计,使课堂教学有完整的结构。
首先,通过设计,要使课堂教学呈现完整的结构,避免虎头蛇尾,甚至是有头无尾。
这种结构不完整的现象,在一些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上较为常见。因为自主探究所需时长因人而已,所以面向全体教学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自主探究的问题,以实现每节课既有自主探究,又有总结提升,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二)通过设计,使课堂教学有清晰的流程。
其次,通过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显示出清晰的流程。
比如,课堂伊始,有课前分享;新课学习,有教师讲授,有自主探究,有概括总结;新课结束,有当堂测评,了解学习效果。从而,使每一节课都围绕目标,都节奏紧凑,都能够有效,甚至是高效。
(三)通过设计,使课堂教学有师生的互动。
第三,通过设计,还要关注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若要使主体能在主导的引导下,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则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有互动。
(四)通过设计,使课堂教学有当堂的测评。
一节课,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需要有所评价。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围绕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及时性的巩固练习,一方面助学生巩固当节课所学知识,一方面通过学生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用设计的思维对待每节课,为的是让课堂教学充满仪式感,借此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到更多,体验到更多,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自律言行
教师要用设计的思维对待每节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呢?也要通过自律个人的言行,让课堂更有仪式感。
(一)学习规范表达。
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需要学会用书面的语言进行贴切的表达。避免口头用语与书面语言不分,从而影响到课堂交流的效度。
比如,有的同学课堂上发言,会有口头禅。在表达时,反复出现口头禅,会影响课堂上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效果,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受损,因此,作为学生,需要学习规范自己的表达,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形成端正体态。
在课堂上,不论是个人起立发言,还是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分享,都需要注意站姿,注意体态。从心底,树立起一种“我是主角”的、对自己角色的责任感与紧迫感,给全班同学提供正面、直观的示范。
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但着实关系到学生的精神面貌,进而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所以需要慎重对待。
(三)自觉遵守纪律。
课堂上,同时发言的只能是一人,所以,除发言以外的全部都需要自觉遵守纪律,以给课堂学习创设和保持一个比较安全又安静的学习氛围。
课堂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来自哪里?来自教师的设计教学,来自学生的自律言行。而不论是教师的设计教学,还是来自学生的自律言行,都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满怀爱意和敬畏的基础之上。
因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体会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实现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所以,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每一方,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课堂充满敬畏。
然后,再在满怀敬畏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形式,使课堂呈现仪式感。最终,再让仪式感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师生对课堂共有的敬畏。
当教师对课堂充满敬畏,则教学会更加用心,使课堂能够日日新,月月新;当学生对课堂充满敬畏,则学习会更加专心,言行更加端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上述这些,都是课堂有仪式感之后的伴生产物和结果。
与此同时,课堂上接打电话、收发信息,久坐不站等现象也因与充满仪式感的课堂违和,而被视为不可取之行为,被敬畏课堂的绝大多数教师所摈弃。
当越来越多,直至所有课堂都有了仪式感,那么,金小仙林湖也就会愈加有爱,愈加温暖,且这种温暖,不仅源于感性的爱意,更源于理性的认识以及积极的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