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汉硕就读一年体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汉硕就读一年体验

作者: 听如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13:33 被阅读0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之一,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10月11日,成立之初,走的是一条先招生后建校园的办学之路;2011年1月,研究生院完成了良乡新校园的搬迁。

    201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位授予权调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位授予单位资格不再保留。从2019年开始招收的研究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授予学位。”

    ——百度百科

    前言

    大概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开始拟写19年的考研经验贴,到现在已接近一年了。

    有些同学因看了我的经验贴,或是听了我的公开课,或者听了我的建议,来报考了社科。也很高兴,看到他们最后都成功上岸了。当然,没有上岸的同学也不要焦躁,在任何时候人都有选择继续自己梦想的权利。

    人的认知不免有局限,也总是随着时间和环境而变化的。去年我是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报考的社科院汉硕,只是凭着印象式的认知和对社科踏实学风的憧憬写出了经验贴,客观来说,有些理想化,也有些浮躁。

    一年后的我,想在这里再次说一下我的一些改变了的,具象化了的认知,或是描述一些事实。也作为对去年经验介绍的补充。

    摘要好

    社科的学者们,放到高校都是教授级别的,放到机关都是领导级别的。不仅学养好,人品也好,但就我接触的学者,没有高高在上的,都非常简单朴素,和蔼可亲,还有些可爱。

    在人品上,不作秀,不造作,谦逊友好,自然纯真,是大师的基本素质。

    诚然,社科院是一个人文社科大师云集的地方。

    想要一个宁静不功利的环境,想要踏实做学问,想拥有博学谦逊、能与你亦师亦友的导师,我想社科院是一个合适的地方(望京校区)。

    摘要不好

    对于一个事物,当只有褒没有贬时,那一定是有问题的。凡事都有利弊的两面,社科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这里只说一下汉硕专业,个人感受主要是钱的问题:学费贵,新生入学奖学金低且不全覆盖。

    正文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考过研或者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心态有多么重要。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对于人生,心态都是居于首位的,知识和技术反而是次要的。有些人追求的术和业可能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我的术和业,始终是一颗柔软坚韧、充满好奇和敬畏的心——这或许正是在社科小院读书带给我的。

    我不会像说的那么完美,而且经常会很差劲,但我确实是在努力保持这种心态,在这样一种眼光下看待生活。接下来的叙述,就是这种眼光下的世界。

    小院一年

    上半年的课很多,每天都是满课,又要适应研究生生活,看得出大家都很疲倦。下半年,因为疫情影响,都在线上上课。上课还是按部就班,而我因在北京找了几份兼职,一直保持着留校状态,也幸运地接触到了其他人可能没机会接触的世界。对比其他同级同学,对校区的了解也会多一些。

    疫情一开始,学校就给在校生每人发了一些口罩,一箱水果、一箱牛奶,还在学校餐厅每天都免费提供水果和酸奶。后来还发了很多药、消毒水等等,校长等一干领导也曾来男寝挨个慰问。最后,学校只剩我一个男生在校,学校还是会每天给开着水电,阿姨也每天来上楼打扫和消毒,我们院里的老师也会经常发消息关心我们,在校生十分能体会到学校的关怀。

    这期间,我参加了学校几个专业的线上考研复试,还有毕业答辩,作为助理全程参与,也近距离接触了很多大佬,包括社科院的专家们。专家们说话总是慢悠悠的,也很温柔。不管面对考生,还是学生,他们总是以一种很谦虚的姿态说话,就算面对前来复试的考生,问问题也会用这种形式:“有一个问题我想跟你探讨(请教)一下。”研究生复试面试结束后,有的老师还会这样说:“谢谢你,经过探讨,今天你让我学会了不少知识。”谦逊如斯,我想这就是社科院学者的风度,也反映了社科院低调的风气。

    虽然谦逊,但也踏实,给毕业生改论文时,总能从厚厚的一本硕士毕业论文中找出细节,如标点,如遣词造句,如第几页第几行的数据跟最后第几页第几行的数据不吻合等,对于知识盲区,他们还去特意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考证。来参加答辩的毕业生也不得不叹服。

    但社科学者们踏实却不死板,面试休息的间隙,白发苍苍的主考官还会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的,面试时候也会跟考生开开玩笑;一位曾任市长的考官跟聊起他经历的趣事,一位从国家卫健委出来的学者在考场给大家示范起了养生俯卧撑。这些社科院的毕业生,满足了我对学者的一切想象,博学谦逊,诙谐洒脱。

    他们谈到望京校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早就想回来看看了,很怀念在小院读研的日子。”

    学校管理

    充满人文关怀,一些福利如上。疫情期间,只有十几个学生留校,却有数倍的工作人员服务我们,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校物业(也就是宿管和食堂)和保安很称职,不会像一些本科学校那样很凶,他们很尊重学生,都很和气。平时出去,遇到阿姨,阿姨都会主动打招呼。食堂饭菜有问题就可以反映和投诉,会有及时的回馈,上学期食堂还为学生开了一次的问题反映会;宿管方面有问题,也是可以投诉的,反馈也很快,都是有追责系统的。

    说到食堂,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探索到了学校周围挺多吃饭的地方,在小院学习,出去吃吃逛逛,真的挺惬意的。出校门是车水马龙的大都市,进了小院就像回了家,很温馨。

    校区

    社科汉硕专业在北京望京校区,一共三十几亩地,我们叫它小院,良乡校区也叫小院,显然我们小得更正宗。教学楼一个,图书馆一个,报告厅一个,行政楼,宿舍楼三个,篮球场一个,没有操场,带着朋友来参观,一走进校门就看完了整个校园。缓步而行,从头走到尾差不多刚好两分钟。

    校园小的好处就在于,上课时的步行时间少——从床上到教室入座也就五分钟时间,上午九点半上课你可以睡到九点二十多再起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这个幼儿园一样大的校区,培育了很多社科人文的大师。望京小院之前被搁置了,现在又经历了重修,而我们作为社科汉硕的黄埔一期,正好就成了小院重修后入住的第一批学生。开学典礼上,有专家说,望京校区是一个风水宝地,往日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这也是对我们的祝福。

    课程

    第一年(上下学期)课程以语言学为主,选修课基本都是为语言学服务的(个人感觉),毕竟是倚靠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所来的老师都很牛。另一大亮点是有三门英语课,每周三大节英语课,主要是听力口语阅读三部分,对于喜欢英语的同学是一个福音。

    同学

    同学们颜值都很高,有任课老师对比了其他专业,也肯定了这个事实。不仅如此,大家还都很有才华,可能这也是汉硕整个专业学生的特点。而且,不得不说,大家真的很优秀。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高校,但我认为他们都是各高校里最优秀的那批人之一。

    老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这是我想重点说的。

    当有同学向高校的老师提问,选社科院的哪位老师当导师比较好时,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毅然决然的回答:“社科院的研究员没有不好的,都很好。”

    我也认为社科院的老师非常好。

    其实不需要太多其他的亮点来吸引人,社科院的好老师就足够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了。

    对于社科老师,我想他们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识与品行俱佳。希望以后有同学可以继续来分享社科院的老师们的趣闻轶事。

    这里我先介绍社科老师的两大特点:有爱、博学。

    有爱。人格的完善与否,决定了一个人学养的高低的。一个总在上蹿下跳、喜欢抱怨指责别人的学者,是难以让人相信的。社科的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和光同尘,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老师们都很和气,也很关心学生,每一科都有一个微信群,就算课程结束了,老师还是会在里面分享知识。大家真的可以感觉到,社科院的老师是真在用心教学生的,只要有机会,都不忘教育我们在学术上以后怎么做,怎么发展会更好。老师们对我们总是很宽松,既在竭力给我们最好的学术熏陶,也在给我们最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

    比如开小差走神回答不了问题,老师只要温柔地反复提示,不会生气。有时同学因熬夜上课太困睡了,老师看到也只会微微一笑,还说理解我们学习累;老师也抓紧一切时机鼓励夸赞大家,有些连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有同学回答之后,老师会反复说:“真好,真棒,普通话非常标准。”虽然有时感觉有些有笑,但我们是非常温暖、非常感动的。在人格修养上,我常常自愧不如。我想老师那种谦卑的姿态,正是来自深厚的学养。

    博学。老师总能在细枝末节处提出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观点,还总是抱着跟我们讨论的姿态、给我们提建议的姿态讲课,生怕说话太干,不小心伤了我们的心。如唐正大老师讲好几门语言,运用语言对比为给我们介绍汉语有多好时,几门外语信手拈来;在王灿龙老师授课之前,我一直在迷惑:语言学究竟对生活有什么实际作用?王老师告诉我:语言学是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一把钥匙。王老师可以跨学科讲课,我第一次知道,语言学可以结合哲学、历史等学科考量,只是不断地体验到自己知识储备太过浅薄......

    有这样一个细节我忘不了:有一次工作的休息间隙,一位社科院研究员跟我坐在了一起,语重心长地跟我说道:

    “当初我考社科院就是因为社科院不用走关系,来了只需要凭实力说话。跟你说一句掏心窝的话,咱们社科院的老师啊,对待学生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我们是真关心自己的学生。

    我们选择了学术这条路,虽然难走,但也就真的不会去追求什么名利了。我们老师对你们是没有什么期待的,不会对你们有什么高要求,只要你们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就好;我们只是给你们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选择权还是在你们手里,只要你们自己做出了选择不后悔,我们就满意了。”

    虽然课多了,作业多了或者老师太唠叨,大家也会疲倦,会发牢骚,但大家都能体会到老师们的含辛茹苦,他们总是恨不得一下将自己多年积攒的宝藏尽数塞进我们稚嫩的心中。有的同学是这样说的:“她是真的跟教儿子一样用心,时刻不忘教育我们——从现在开始,我只是单纯讨厌上课,但我喜欢老师。”吾爱吾师,不爱真理。一笑。

    听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讲,他们有的老师上课会让他们紧张,有压力,有的有距离感。在社科小院这一年,我真的也没见到什么严厉的老师,温和可亲、博学多才诚然是社科老师的特质。良师益友不过如此。

    结语

    有人说学校不好,汉硕这个专业不好。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地抱怨,抱怨不仅会毁掉你的研究生生活,更会毁掉你的全部生活。也要远离爱抱怨的人,他们抱怨时,也可能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抱怨的,但却实实在在地会给人带来负能量。对于那些抱怨学校或者生活的人,大家可以“听其言而观其行”好好观察一下,看他是不是一个在认真努力地生活的人,如果他只是在不停地抱怨而从没认真对待过生活,那他就不是一个好朋友;如果他一面在朝身边的人抱怨和倾泻情绪,一面又在偷偷地努力,从没放弃过,却在劝人放弃,那就该考虑下这个朋友是不是值得交往了。

    在这将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中,课堂内外同学之间没少过辩论。我想,这也算是精英的探讨了。但我发现,大家都想说服对方,辩论的结果往往是,你改变不了我,我也改变不了你,辩论双方最后就变成了各说各话了。

    所以,只管坚持自己,不要试着改变别人。

    如果你认为什么有道理,有价值,那就只管去做,坚信自己的眼中世界美好的样子。不要跟人辩论,因为谁都改变不了谁,不要听人抱怨,因为抱怨本身就是错误。

    还没读研究生的同学,总在向往美好的研究生生活,向往读研期间抓紧一切时间减肥读书学习的生活,向往优秀的自己,来了之后却故态复萌、满腹牢骚,把向往的新生活过成了旧生活。像极了单身多年、渴望爱情的人找到意中人之后,却总是盯着对方身上的诸多缺点不放。

    其实,真正的美好的生活,只存在于当下的一种珍惜、欣赏、甚至是敬畏的眼光里。生活里不是缺少理想的状态,而是缺少正确的心态。当你自身圆满时,眼中的世界无不圆满。

    社科院汉硕,是有一些不足的。在这里我主要写了一些自己实实在在的直观感受,具体大家来见仁见智。

    在社科读研,实现美好的生活,至少,从不抱怨做起。

    公众号——听如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汉硕就读一年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wh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