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终于结束了,从收到任务后我一直在构思,并注意查找关于单元整体教学和语法课方面的内容。因为我对这块内容是空白的。
前两周也做了一部分但是方向不太正确,于是从上周五下午到今天晚上研讨前我一直都在整理课件,中午也没休息过,有时晚上不知不觉就整到十二点多。其实不管优质课还是其他的东西,重要的在努力的过程,整个过程你会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学习。很感谢梁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如果没没有机会,我是不可能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在整理和研讨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大。
一、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
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懂得太少,很多概念之类的东西需要再去查找,需要的素材内容不太好找。其次,还是多读书,尤其是专业方面的书籍,昨天我在百度搜索“语法能力”时,查到的结果很少。不过搜到有本书中标题里就带有“语法能力”。假如我读过的话,肯定会有所了解。然后,平时还是要多听听别人的讲座。平时没弄过讲座之类的,这次一尝试,觉得真不容易,又是翻课标又是听讲座,又是查资料。像那些专家他们所讲的东西肯定也是别人用心研究之后弄的,我们要认真细听,抱着好好学习的态度去接纳与吸收。
二、研讨中学习很多。
梁老师对教材的研读以及对事物的读取总是那么的深入和独具一格。在设计语法中她提到可以以一首歌曲导入,让学生编歌曲,也可以将歌曲里的can改为could或者把程度副词very well ,a little 加在里面,接着用can与could介绍自己和他人的成长故事,精选班长也是一个很好的迁移创新。梁老师设计不用课文文本,先单独说语法,然后再在文本里解读。对于can表示程度可以对比与我们汉语里有啥区别,到底“会还是不会”也是个问题,以及同伴之间能力的差异。最后讲解Jenny时也可以联系到海伦凯特的故事。最后后落脚点是写写自己。
喜欢杨老师对知识认真研究专研的态度,在最后引用王教授的那张课件中,我没有仔细揣摩的,但是通过杨老师和梁老师的解读,我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研讨我对语法的形式意义和使用三部分了解的更加清楚。她们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态度太值得我学习了。杨老师和莎莎老师的点评也对我很有帮助,我在以后教课中要考虑能否用一条主线串一起。课件制作中要考虑课时内容分配和学情因素,自己要清楚课型,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另外,要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课程结束后目标是否达成并一一对应,这也是我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一个老师说的能力“由不会到会”要不要考虑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一个思路。
三、对“吃透”教材的理解更深刻
当我刚开始设计课件时,真的是不疼不痒,东拼拼西凑凑,没有深刻挖掘教材也不知道从哪挖掘,感觉这个话题有啥课挖的,讲的情态动词can与could,我给学生讲明白就行了呗,课文里不就讲的这个语法,感觉没有其他东西可弄,我一直羡慕别人弄得主题框架图,我的脑子就想不出来。
所以,第一次让组长看我课件时,他说我的内容分析内容和方向不正确。梁老师建议必须对语篇研究特别透彻,于是,我就花将近两天时间一直在静静地看,看一点想一点并在本上记录下来,再看看别人类似的研究,慢慢发现这个话题还是有联系的。它可以上升到“能力差异,自我认知,自我提升”等内容,真得是平时要多思考揣摩教材。今天一起研讨后,我们还发现了还可以理解为人的能力成长过程,进而上升到“立德树人”的范畴。
尽管研讨结束,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再去揣摩和学习,重要的是把今天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