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有位学长跑去创业了,我毕业后的现在他已经做得相当大了。他总是说,机会不是等来的,你得有那眼界才行,没有眼界,机会来了你也看不到抓不住。
毕业后这么多年,越来越觉得牛人机会多,完全和他们的眼界分不开。
可是怎么打开眼界啊?我发现他们没有“捷径”,有的只是持续的学习。
最近看到朋友圈刷的一篇文章论点
你不优秀,认识再多的人也没用!
作者认为,社交中的互相帮助来自资源的平等,优秀的人拥有着优秀的资源,自然而然得能吸引别人,形成良好的社交!
是啊,参加过的一个金融圈子的分享活动,上去分享的人都是里面的资深人物,虽然可以通过提问提建议来寻找认识机会,可问题是对于别人所讲的内容我都理解不了,如何提问呢。更别说认识了,即使别人暂时能认识你,搭不上话题没过多久就把你忘了。所以不是“世态炎凉”,而是自己不够格。
所以想打开人脉,得到高人的青睐,你得通过学努力学习,有真材实料了,才能平等对话。如果一不小心,你在某领域比普通大众优秀了,那就可以等着别人来“巴结”你了!
不过现在是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接近高手的圈子相比以前容易了许多。如果你是个很有用心的进步小青年,你会发现很多高手都喜欢分享自己的知识言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建的社群、写的文章等方法来获得晋级的途径;更妙的是,这些高手通常也喜欢向别人推荐他崇拜的高手,这样我们又获得了认识另一个高手的机会。
而你要做的就是拥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学习就像门的钥匙,它会帮你打开一扇扇通往目的地的门,引领你走向你别人“思想的结晶”之地。
刷了两天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看到了他们学习小组一位叫师北宸的帅小伙分享自己持续学习带来的变化,感觉自己打了鸡血般地能量复活了!
师北宸为了快速成长,毕业后还不停的学习。为了验证自己学习的成果,他通过不停写作输出来进行检验。他这么讲述因为学习带来的变化:
机会:通过持续写作,好的商业机会、工作机会找上来。
这一点是水到渠成的。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我在《商业周刊》、腾讯大家有固定的专栏,其它很多媒体会转载我的专栏文章,比如财新、百度百家、虎嗅等。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凤凰网的副总编辑,他说正在寻找凤凰网科技频道的主编,问我有没有兴趣聊聊。聊完之后,我从一位从没从事过媒体的人,跑到凤凰网科技频道做主编去了。
让我想起了前阵子看的一本《就要一场华丽的突围:30岁后去留学》,作者范海涛在婚后30岁时,一开始为了为了解决迷茫和困惑,选择到美国学习寻找机会,当她完成学业后,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足够优秀时,你想要的一切都会主动来找你。这个时候,我才觉得以前遇到的所谓年龄压力,转型困难其实都是伪命题。当你一天比一天努力时,世界马上邀你一起同行,怎么可能抛下一个强大的你呢?
上面这两位的实践经历对于一直看不到希望的我来说,带来很大的冲击,看到了很多的希望。
令人冲击的是,原来咱们老祖宗一直教育的“书中自由黄金屋”是千真万确的,不认同此说法的的,也许是因为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没有人能让他看到“真理”的实践例子。
而带来希望的是,通过他俩的经历,让我提前体验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愉悦。在我看来,是因为通过学习,他们所的格局已经不同了,站在更高的地方,能选择的方向也更多。
听新闻,在经济领域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转型”,这是针对中国现在的传统产业而提出的,因为在互联网的改革大潮下,很多传统企业如果还通过传统的方式经营,必定面临被新时代革掉的命运,能看到变化及时调整的企业而言那是个全新的机遇。
其实,哪只企业才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这几年政府部门针对事业机关的改革的力度不停地加大,在改革中,有人抱怨连天,特别是在体制内坐拥“铁饭碗”的人。还有着铁饭碗思想而不思进取人其实挺悲哀的,他们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哪天被煮熟了,就是人生悲剧的时刻了!
针对学习,还是陈文茜大姐大说得中肯:
不会有一样学习叫做浪费,只有一个东西叫做浪费,就是犹豫不决。 风起云涌的世界,从不等待犹豫不决的你。我们可以选择停留,但其他的人会选择奔跑,而世界在他人的奔跑中,无意间已改变了样貌。如果你停下学习的脚步,就不能怪时代。
所以还是那句话,你若优秀,机会自来!我默默地“潜水”去了!
.
微信公众号:xiangyanghua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