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读《实践论》

作者: 吴涛_虹霖餐饮品牌战略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08:06 被阅读0次

不同的社会成员,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问题。

马克思之前的唯物论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性,因为他没有考虑人的社会性,抛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人的认识”的基本来源是“物质的生产活动”。意思就是社会实践(不仅仅包括生产活动,还包括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与艺术等等)对认识的形成有非常强烈的影响。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证实才表明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不合就会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对事物的表象,现象的感性认识出发,这种感性认识后面升级为概念,最后通过判断上升为思维,理性认识,最终了解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规律。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其他方法的。

只有自己亲自参与进去,才能去了解事物的现象,同时深刻地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

只有亲自下水游泳,才能体会到游泳的滋味。

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就需要参加革命。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是人不能事事都依赖于直接经验,多数的知识还是间接经验的东西。

科学的抽象: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

没有把握:是对这项工作没有任何的经验,不懂得工作的规律,如果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工作的结论。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哲学上有片面的“唯理论”“经验论”。

认识是一个运动,有一个过程。

认识开始于经验。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因为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无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

认识有待于深化。

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靠不住,那么就是历史上的“经验论”“经验主义”。

要充分了解整个事物,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通过实践发现真理,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发展真理。

①感性认识→

②理性认识→

③革命实践

检验理论、实践理论、发展理论,纠正错误,新的认识过程的开始,很多真理都是不完全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达到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才能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才能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④认识是运动的,必须善于根据时期的变化,转移而推移转变。

如果不能跟上,就是思想落后于行动,革命中就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矛盾已经发生转移,但是思想还停留在旧阶段)。如果认识太超前,思想上表现为左翼空谈主义,思想超过了客观过程的发展,把幻想当做真理,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机会主义,冒险主义,唯心论,机械唯物论。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

离开具体历史的认识,容易产生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和世界的斗争任务包括3方面:

①改造客观世界

②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反对改造的人们,需要强迫他们被改造,然后才能进入自觉的阶段。

认识的目的不单单是去了解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是在于用这种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斯大林: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如果有正确的理论,但是不用,不去指导行动,也只是夸夸其谈,没有什么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林、斯大林等人的理论形成是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辩证唯物论之所以是普遍真理,在于无论经过什么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

相关文章

  • 吴涛读《实践论》

    不同的社会成员,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问题。 马克思之前的唯物论...

  • 吴涛读《矛盾论》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写作初衷是,克服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总结,结论,一些原则的东西: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 ②矛...

  • 读《实践论》

    《实践论》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那年他四十四岁不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朝霞(29)

    中考最后一门课结束后,红玉心想吴涛一会儿估计就来呀。她这三天也为吴涛的前途想了几条路。她很能体会吴涛的心情,因为自...

  • 《黄继光》读后感

    码头小学五一班 吴涛羽 ...

  • 遇见奇香

    遇见奇香 文:吴涛 冬...

  • 读《实践论》有感

    最近读到毛选的《实践论》部分,结合自身的经历,对于实践有了更深的感悟。故作此文。 一、实践的必要性 人的一生,不仅...

  • 读《实践论》有感

    最近看了伟人的实践论,特别有感触,第一觉得伟人是个特别博学有才华的人,敬仰佩服,第二觉得我们要有会讲故事的能力,或...

  • 人生,自有一条等着你的路

    吴涛,安徽六安人。他热情、乐观、高大、强壮、直爽。 18岁来到上海,吴涛从事过很多行业,但因为看不到泥瓦工的前途,...

  • 吴涛徐晓洁最美家庭材料。

    吴涛和徐晓洁夫妇同为南航职工。他们不仅出色完成飞行任务,还尽己所能支持南航各项活动,吴涛多年无私承担南航的摄影宣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涛读《实践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aw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