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澶渊之盟”,有人认为是耻辱,但这份盟约在后来,为何又变成了富国之法呢?
公元1004年,辽国发兵20万,南下入侵宋朝。当时,宋朝在位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当他听说辽军来犯后,已经吓得魂飞魄散。
众所周知,宋朝为了防止五代十国军阀混乱的历史再度出现,国内形成了一股崇文抑武的风气。
因此,论比诗歌作赋,宋真宗是才气非凡,但要说到用兵打仗,这位领导基本上就是个怂包。
再说了,当年宋真宗的老爸宋太宗赵光义,曾经举全国之兵两次北伐辽国,结果是大败而归,赵光义还因战负伤,几年后,旧伤复发,抢救无效,赵光义就挂墙上了。
老爸都打不过辽国,自己就更没信心了,但敌人已经来到家门口,作为一国之君,宋真宗还是要做做样子的。
他听取大臣的建议,亲自领兵出征,与辽国死磕,当然了,宋真宗不喜欢武力,也不善于军事,因此,他总是身体在前进,心里想后退。
但是,宋真宗的运气倒很好,他意志虽然不坚定,但宋朝军队却很争气,几次交手后,宋军还是打败了辽军。
本来,这种小败对辽军来说,不算什么,但辽国运气不行,在双方作战中,辽国大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杀,辽军的士气就逐渐低落了。
于是,辽国向宋朝提出议和。本来意志就不坚定的宋真宗,一听到敌人要议和,他心里萌生一种提前出狱般的兴奋,宋真宗立即派出大臣曹利用,前去辽军军营,与其和谈。
在曹利用前往辽军军营之前,宋真宗给他交了个底,只要辽国退兵,宋朝愿意每年赔偿辽国银、绢一百万。
这位曹利用还是有点用的,他前去与辽军和谈后,最终谈判的结果就是:辽国认宋朝做大哥,宋朝则每年赔偿辽国三十万银、绢。
注意了,宋真宗的底线是一百万的,曹利用的成交价才三十万。宋真宗知道后,高兴得要死,大大地封赏了曹利用。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的事件经过。
有人认为,“澶渊之盟”其实是宋朝的耻辱,因为宋朝皇帝怯战,因此,只好用钱买和平。
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看看“澶渊之盟”到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吧。
“澶渊之盟”签定后,同时就结束了自宋太宗赵光义第一次北伐辽国以来,双方持续长达25年的战争。
过去在战争期间,宋朝每年的军事开支为三千万,如今,每年只赔偿三十万银绢的岁币,即可换来和平,这已经极大地减轻宋朝的军事负担了。
而且,通过与辽国的边境贸易,宋朝每年赚回来的钱,远远不止这每年三十万的赔偿。
再者,通过茶马互市的贸易,宋朝逐渐在经济上制衡了辽国,此后,双方维持了110多年的和平。而宋朝的经济因此超越大唐盛世,宋朝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是高得空前绝后。
这些都是“澶渊之盟”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至于说,“澶渊之盟”是好还是坏,那就见仁见智吧。
我是热茶,一个爱历史,也爱分享历史的精神小伙,能给我点个关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