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之法

作者: 金马门闲客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14:43 被阅读0次

近日,读了邓小南教授所著的《祖宗之法》,里面着重对宋朝的祖宗之法进行剖析。

在中国历史上,家法国法之说一直不绝。先秦时期,就有“行先王之教,奉先王之制”的说法;两汉时期,也有了“奉宗庙社稷,承祖宗休烈”的观点。唐朝五代时期,有了“祖宗之法,期于慎守”的说法。赵宋时期,升级到了“祖宗法度,乃是家法”的地步。元代的大扎撒令、明朝的《皇明祖训》和清朝的祖制都是家法国法的体现。而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宋朝的祖宗之法。

宋朝祖宗之法与之前的五代息息相关,走出五代是其核心。五代时期,胡汉语境逐渐转变为了文武语境,唐末时期的重流品也转变为了抑浮薄,文士与吏能之争也成了问题。但是,在五代时期,也进行了文士再造,先是文士分层,有的追求功名仕途,有的追求道德提升;再是交汇再造,形成了文武依存的格局,文臣的能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综合性人才。与此同时,文人们也形成了书生群。在五代及北宋时期,宋朝文人开始对李唐进行反思,得出了“本始不正、闺门失礼”而覆灭的结论;文人们也从五代时期的保守门户升级到了嗣守祖宗基业。

北宋初期的朝堂上,皇帝确立了导向。宋太祖欲武臣读书,宋太宗开始用读书人。这时,宋朝需要文武兼长的人才,文武用途也发生了变化。到了太祖、太宗时,确立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方针,实质上是重防内患的防弊之政。到了真宗朝,保祖宗基业变成了守祖宗典故,务行故事原则确立。但到了仁宗时期,仁宗继位时年纪幼小,官员们的地位就有所上升。仁宗亲政后,冯拯正式提出了“祖宗之法”。满朝文武搬出了故事、《宝训》、《圣政》等法宝,此时的奉行圣旨也变成了共治天下,大臣也提出了皇王之道、君臣之际、比隆汉唐、称说三代的说法。

我们总结一下,北宋祖宗之法的中心目标是稳定至上。这也引发了任法与任人之争,也有了防微杜渐的思维,纪纲与和气也是焦点。但在虚实之间,也有些玄机。这也是说法与新法之间的微妙关系,便有了一种本朝史观和对祖宗的尊崇利用。但是,这也对宋朝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

在北宋改革中,法祖宗与不足法的争论便一直存在,庆历新政还是法祖宗,王安石变法中直接说祖宗不足法。在南宋时期,更是有了“本朝家法,远过汉唐”的说法。当然,这也对后来祖宗之法的诠释塑造产生了影响,那便是主观认识、道理最大、祖宗塑造。

相关文章

  • 祖宗之法

    近日,读了邓小南教授所著的《祖宗之法》,里面着重对宋朝的祖宗之法进行剖析。 在中国历史上,家法国法之说一直不绝。先...

  • 祖宗之法不能变

    这句话来自被冠以腐败无能的清朝 其实背后的动因是源自人的自恋,说白了就是“我是最好的,我的也就是最好的” 在这种人...

  • 中国朝代灭亡的根源_祖宗之法不可变

    纵观中国各朝代覆灭的根源,一句话,祖宗之法不可变。

  • 赵宋文化薪火相传

    赵宋王朝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这一“祖宗家法”,使得宋朝文人的地位远超汉唐。历史学者刘浦江《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

  • 《艰难的归隐之路》

    宋朝年间,一代名相王安石气宇超凡,立志变法维新。言道: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咱不论变法的政治...

  • 硬读《随园诗话》(237)

    卷七(一四) 【原书卷七·三四】杨龟山先生云:“当今祖宗之法,不必分元祐与熙丰也。国家但取其善者而行之,可也。”予...

  • 6-8章

    “天堂者,恶臭熏的天使集中处也”,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天命不足畏,忠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这句话总听,出...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五百三十一

    卷七 为人不可有我.…作诗不可无我 三十四、择优而行 【原文】杨龟山先生云:“当今祖宗之法,不必分元祐与熙丰也。国...

  • “拗相公”王安石

    王安石在世时,以“三不足”闻名于世。 “三不足”就是“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

  •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 宗族与亲属

    宗族 宗法,即祖宗之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巩固了统治阶层的世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祖宗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qq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