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人家下雨了……”,早上8点过下楼吃早餐的时候,看到外面地上湿漉漉的,便兴奋得喊了起来,并拿出手机拍照。“奶奶,你好像很高兴哦?”不知道什么时候,子宇站在了我身边。“是啊……”“为什么?”“'春雨贵如油',春天的雨多么宝贵啊!”想到成都的房顶,那些植物是不是也在春雨中欢畅。
人生四季,在沧海桑田中变化。仰头感受春天的雨霖,细数人生的过往,不免为自己叹息,与春天握手总是匆匆,在平凡的生活的中仿佛又得到了抚慰。
吃完早餐以后,又带孩子们上楼完成寒假作业。今天是春天的第一场雨,那就带孩子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千多年前的成都,美好的春天,温润的春天,与今天的成都不谋而合。听到孩子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心想他们能不能理解杜甫和我渴盼春雨的心情。
新的一天,新的学习任务,孩子们自己知道做什么。只需要我提醒他们写字姿势,写字动作和写字的技巧,如果他们遇到难做的题,就为他们答疑解惑。
下雨了,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时间就长一些。成人有的围炉煮茶,有的继续打麻将,用子宇的话来说昨天的输家要报仇雪恨。
下雨了,空旷的杨家大院显得格外冷清。我们正好坐一座吃饭,显得热闹些。也有三三两两的散客,加起来应该也有八人。有的客人告诉我们:他们长期在这里住,这里的伙食不错,七菜一汤,二个人在家做菜太麻烦了。吃了三餐,就是走三次路,很习惯这样的生活。我也喜欢这样的生活,可就不能像他们那样闲适。
热腾腾的餐桌上,六个热菜,一个凉菜,一个汤。吃完午餐,我叫上妹妹出去走了一圈,在乍暖还寒的初春,被细如针尖的春雨扑面,干涸的冬天终于过去了。
回到杨家大院的时候,子宇他们又在等待学习了。子宇的老师今天又有新的作业,其中二个作业:一个是背诵《春晓》,开学第一周要过关;第二个是老师听写,自己用红笔修改,错的改正。
子宇仿佛觉得爷爷更亲切,提出要爷爷守他学习:读英语、听写。我趁机回房间打开电热毯午睡。
上午又来了一群人,听说也是周五回成都。写完作业,二个 小朋友就与那些小朋友玩到了一起。子宇进进出出,不停地拿吃的零食与小朋友分享。
楼道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尽管子宇答应爷爷不再乱跑,还是能听到子宇的声音最洪亮。想到小伙伴们分享子宇拿去的小零食,不知道有多开心,因为我的童年也有相似的经历。
不过,我不是那个拿零食的人,而是分享零食的一位。我比现在的子宇要大几岁,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丰富的零食,是一个小伙伴家刚泡好了一坛豇豆。
那天下午,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快乐吃着泡豇豆。晚上,我们回到自己家吃晚饭的时候,听到给我们吃泡豇豆的小伙伴被她妈妈打得撕心裂肺地哭,还不时传来母亲的怒吼:“刚泡的一坛豇豆,一个下午就吃完了,你胃口还大嘛……”有杀鸡给猴看的意思,晚饭也没有吃好,为小伙伴难过。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常日子的叠加。童年生活的回忆,苦涩中含着泪水的微笑。生活原本是如此平凡,淡而无味,但是和谐的亲情却让日子变得充盈而富有渴盼。
吃完晚饭,还不到6点,大家放下碗筷就出去散步。下过雨的街头,空气清新,春风拂面令大家心情舒畅。四姑家的“可可”,是个不到三岁的宝宝,成了四姑一家的宝贝。每走到一个景点,她都要让四姐夫给她和“可可”拍照,“可可”也听四姑的口令,配合她做着她想要的动作。
这样的生活如果能够长久些,虽然还是要辅导孩子们学习,至少是单纯的,也会感觉幸福满满。
散步回来,麻将桌又热闹了起来。子宇说:“你不想爷爷打麻将,他带我,你又可以睡觉了……”我的确有这个想法,但不是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