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孔子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还是告子所说的“食色,性也”,亦或是当下年轻人们所追求的事业与爱情,归根究底,就是生物生存与繁衍的本性。在这样的本性之下,人该是自私的、贪婪的、损人利己的,否则,营养丰富的食物会进入他人的腹中,女性的子宫内孕育的该是别人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偏偏就有一些舍己为人,以德报怨的善行存在。这就让我很困惑了,善到底是如何从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诞生的。
后来在读到一本有关博弈论的书籍之后,仿佛恍然大悟。在过往的认知中,被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荼毒太深,看待问题时,总把自己与他人对立开来的。因此,与别人的关系永远都是竞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零和博弈。这种观点下,食物不是你的就是我的,女人不是你的就是我的,这个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却忽略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种关系叫合作,也就是所谓的正和博弈。
从男猎女采的简单个体协作,到女性孕育后代,男性耕作获取粮食的家庭单位,再到家庭的聚集组成的氏族部落,及至种族与国家。为了基因的延续,老有所养,长辈对后代呵护备至,这是慈;为了获取长辈们生活上的阅历与经验,对失去劳力的长辈的赡养,这是孝;兄弟之间,相互扶助,这是悌;邻里之间,互不侵犯,彼此帮忙,产生了信···于是,忠孝仁义,礼义廉耻,这些个一套套的善被写进了我们的gene和meme里。当社会由渔猎经农耕走向工业,我们协作的圈子也从氏族部落走向名族或国家,甚至全球,这一套gene和meme推而广之,由此也就诞生了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爱国主义,共和主义等等。不可否认,情感在其中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在生存利益面前,它实在脆弱的不值一提。甚至,很多情感本就是因彼此协作而有获得的共同利益而产生。所以,这是一个完全可以被约去的因子。
于是我开始明白,善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是人类在漫长的求存过程中不断归纳与总结的结果,是一种互利彼此的正和博弈,是一种稳赢不输的生存模式。
总之,人类在不断进行正和博弈的求存中,产生了善。这个答案,对我影响深远。
大学时代,在权衡婚姻的利弊过程中,我觉得结婚不但需要负债购房,需要养育孩子,需要换着法子讨媳妇的欢心,更甚是会丧失绝大部分的人生自由。怎么看,这都是一笔蔽远大于利的买卖,我肯定是不会干的。所以,我也一度要当一个单身主义者。很明显,那时的观点很偏激,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所以看到的全是付出与失去。然而,如果把夫妻双方当做一体来看,可以分担彼此的压力,相互勉励督促,最重要的还是情感上的寄托,对生存而言,情感或许可有可无,但对生活而言,它却十分重要。其实不仅是面对婚姻,面对公司,面对国家,乃至面对世界,以一种协作的方式,抱着一种互赢的态度,会无往而不利。
除了婚姻观的改变,善对我更大的影响是改变了我处世的心态。我是深信一个的行为是在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别人的,而每一次细微的影响或许就足以改变别人的一生。我曾试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与人”的待人方式,也试过“直言直语,憨厚待人”的方法,但感觉上好像总有那么点不对。因为我无法确定我的行为对他人的造成的影响是好是坏。当侄子问我该学文还是学理时、舅舅问我初三的表弟谈恋爱该不该制止时、表妹问我被两个男的该选哪个时,我都很怕给出答案,我怕自己的认知有错,给出的答案会误了他们的一生。但好在,此时,我有些觉悟,与人相处,以善待之,这便是最好的处世方式;回答他人的疑问,最善的答案便是最优的答案。
然而,随着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还是值得耗尽一生去探索与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