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台计算机,我们敲动键盘,输入字节,然后计算机输出信息。
那么,我们输入字节这个过程,就可称为感觉;鼠标、键盘、显示器、主机等就可称为我们的感觉器官icon;而输出的信息,就可以作经验或者进一步说是知识。
上述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外在的东西,但其实,还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存在着,那就是电脑的操作系统、操作软件,没有这操作系统、操作软件的存在,无论你怎么敲打键盘,计算机或者不予反应,或者不会输出你期望的结果。这操作系统、软件,就是我们人类具有的先天的知识(先天的认知能力)。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相同的先天认知能力,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先决条件。
但人与人,却又并不完全相同,有的人聪明,反应快,领悟力、记忆力强,一点就通,一学就会,而有的人,却稍差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就好比计算机的性能,有的人好比286老式机,有的人犹如系统升级后的586奔腾机,系统原理相同,只是性能不一样。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性能、导致我们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我想一是悟性,二是学习与阅历。有的人,天生的悟性好,所以认知能力强;有的人,虽然悟性并不怎么样,但通过学习、对人生I经历的反思反省,使认知能力得到升级,一样可以具备很强的认知能力。
其实,每个人,只要不是天生的呆子、傻子、脑瘫儿,认知能力都一样的十分强大,只是刚开始学习、使用脑子时,开脑时没开好。这就好比高明的厨师,买来新刀、新锅时,都要“开刀”、“开锅”,开的好的刀,刀光洁锋利,不容易生锈、卷口,开的好的
锅,不怎么粘锅。
至于天生的痴呆患者、脑瘫儿,他们的性能先天的受损,基本上很难弥补、维修,至于精神病患者,他的性能,只是临时受损,如果及早治疗恢复,性能完全可以恢复。
此外,不管我们这犹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认知能力怎样升级,我们也不可能从传统计算机升级到量子计算机icon。这就是说我们的认知能力可以有量的变化,却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或突破。以我们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无论你是什么版本,都不可能认识康德icon所说的那个物自体_自在之物,最高明的也不过只是能思议、领悟到这个东西的存在,进而如释迦牟尼、老庄那样用比喻的方法去描述,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不可能看得明、说得淸。
我们先天的认识能力,决定了我们只能在现象界里打滚,认识作为表象的现象,不能超越自然环境,而只能适应自然环境。至于我们现在借助大型粒子对撞机icon等工具,能否最终揭示粒子的本质,统一四种基本的力,自由穿越时空等等,目前前景不明,或许真有那一天,我们人类自身己有质的突破,进化成了另外一个更高级的物种,从而突破了先天的认知能力,只是,那个时候,人应该不再叫人,而称作为人神或神了[呲牙]
另外,我们要电脑能工作,还要接通电源,有电能触发。
人也一样,如果不通“电源”,受到连接大脑这个“主机”与感觉器官这个“零部件”之间的外部“电源”的启动,自身就犹如一台没开机的计算机。
所以,人必须积极拥抱生活、社会、自然,主动投身世界,接受刺激,连接“电源”_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源”。刺激越强,“电量”越足,当然,“电量”不能超负荷,以免“死机”。[呲牙]
从这个意义上,所以孔子说颜渊:“回也,非助我者也”。
为什么呢?孔子晩年教授学生,主要来自教授学生的“刺激”所产生的"电源”,而颜回却是“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_颜回太聪明,能举一反三,沒有太多疑问向孔子请教,孔子得不到性能良好的“电源”_刺激。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什么“乐”呢?同志的朋友之间,互相探讨学问,可以互相启发,性能良好的“电源”有保障。
所以,我们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什么?没有外部刺激带来的"电源”,仅靠核反应裂变产生的内部"能量”,总有反应终止、能源枯竭的时候。
这一方面说明,即使圣人,也是充电,另一方面,不管好事坏事,都可为你"供电”,只在于你是否能把“直流电”转为适用于你的"交流电”。[微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