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杂谈文明吐槽
赵丽颖《知否》被群嘲,打脸的不止语文老师

赵丽颖《知否》被群嘲,打脸的不止语文老师

作者: 槽值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3:17 被阅读12277次

    最近在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剧的制作团队,曾拍出《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多部口碑作品。

    再加上是赵丽颖婚后播出的首部作品,让人十分期待。

    万幸,整体看来,《知否》没有“崩坏”。

    但还是有些细节,让小妹不知道说什么好。

    对于细节和台词向来严抓的出品方来说,《知否》的台词表现,算得上史诗级翻车。

    小妹身边有人吐槽,这剧是给语文老师和高考学生看的。

    1

    《知否》的台词

    “花团锦簇”

    《知否》台词的语病是个大问题。

    成分缀余、成分残缺、成语乱用、逻辑混乱、称呼不当、发音错误……

    还有说不上错误的过度文言化问题,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

    用剧中人的话说,台词写得“花团锦簇”。

    (剧中此处还真不是误用,花团锦簇可用来形容“辞藻华丽”)

    语文老师激动地表示,看完这剧可以出一套语病训练题。

    比如,“手上的掌上明珠”。

    “掌上明珠”本意就是“手上的明珠”。

    非要在前面再加一个“手上”,就成了成分缀余。

    “就听过一些耳闻”。

    耳闻不就是听到的话吗?

    那句“我临来的之后”听起来也稀奇古怪,是不是要说“我临来的时候”?

    “这些我不能悉数全收。”

    “悉数”已经是全部的意思,这话咀嚼起来真是令人捉急。

    如果要说,也应该是“悉数照收”、“悉数收好”。

    不仅有成分缀余,还有成分残缺问题。

    比如男主的继母宽慰自己丈夫:“纵是有做得再不对。”

    怎么听怎么别扭。

    应该改为:“纵有做得再不对的地方”或者“纵然做得再不对”。

    明兰劝说姐姐:“现在全家上下都在科考场上。”

    ?????一家人怎么全跑到考场上去了?

    应该改为“都寄心在科考场上”。

    有时候,有些成语不问缘由,乱用一气。

    比如“恃宠不骄”。

    原成语叫做恃宠而骄,指的是仗着主人的宠爱,骄横不可一世。

    既然“仗着”宠爱,“不骄”又是怎么回事?

    再比如“满城文武”。

    原成语是“满朝文武”,指皇帝上朝时的文武百官。

    形容一座城中的人显然不合适。

    还有“讳疾忌医”。

    这里本来要表达女人看病十分艰难,叫郎中来要隔着一层帷帐,不方便直接开口。

    可讳疾忌医的意思,是“认为自己没病,拒绝看医生”。

    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有时候,连台词的逻辑都显得混乱不堪。

    比如“蹊跷露出马脚”。

    实在想不明白意味“可疑之处”的蹊跷是怎么露出马脚的……

    整句话连起来,逻辑关系也不对。

    “只要……就……”或“只有……才……”是固定搭配,“只要……才……”就很难懂了。

    一些特定的称呼,也被弄反了。

    大娘子对客人说“款待不周”。

    “款待”是客人对主人说的话,意思是主人招待得非常好。

    在这个情景自谦,显然是用错了地方。

    客人也说“小女不错嫁个好人家啊”。

    “小女”是对自家孩子的称呼,谈起对方家人,应当称呼“令嫒”才是。

    男主有一次说“三弟继承大统”。

    “大统”指的是皇帝的继承,而不是一家爵位、官位的继承。

    《三国演义》诸葛亮骂王朗时,说到刘备继承大统

    男主这话要传到皇帝耳朵里,估计是要被杀头的。

    更不用说剧中展示的中学生考试雷区:

    台词中的“叨扰”被读成“dao扰”(正确应是“tāo扰”);

    “似的”被读成“si的”(正确应是“shì的”),分分钟让人抓心挠肝……

    好好的一部历史剧,变成了大家来找茬。

    其实《知否》口碑还算强。

    可作为一部历史剧,看起来画面复古,处处考究,打着抠台词、抠细节的招牌,却在许多地方出现不考究的做派,让人感到十分违和。

    2

    古装剧往往是重灾区

    网上有很多人为《知否》鸣不平,说剧组在发现错误后,把DVD版本都修正了,导演道歉态度也很诚恳……

    的确,相比一些更雷人的古装剧,《知否》已经算说得过去。

    只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础知识频频出错,暴露了国产古装剧的通病。

    对剧本欠打磨,总能让观众因为小细节跳戏。

    《延禧攻略》里,才子傅恒在姐姐面前说了句,“贤弟告退”。

    “贤弟”一词,是古代人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不能用于自称。

    微博上网友快把谦词敬词玩坏了

    皇帝为博皇后一笑,将福建岁贡荔枝树,送给了她。

    皇后为表感激,当场吟诵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张口便是:“一骑(qí)红尘妃子笑”。

    在古诗词之中,骑(jì)为一人一马的意思,并不是我们现代口语中所理解的“骑(qí)”马之“骑”。

    何况,这诗在此情景吟诵并不合适。

    这首绝句是杜牧借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事件,讽刺当朝者荒淫无度,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

    《楚乔传》里的低级错误更多。

    比如,台词明晃晃写着:“殃及鱼池”……

    电视剧《楚乔传》

    是被霸道总裁承包的那种鱼池吗?

    把“床笫(zǐ)”写成“床第”,也读成床第(dì),不知道要误导多少中学生。

    《女医明妃传》里,霍建华饰演的皇帝,出口成“屁”。

    乍一听好像直接把现代剧里的台词一字不落地挪过来。

    甚至自己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可是你自己不就是皇帝吗?

    还有一些不起眼的镜头,剧组如果觉得“有那个意思就行”,这部剧也就离口碑直线下滑不远了。

    比如《凤囚凰》中,面对来势汹汹的50万大军,男主容止下了一颗棋。

    八颗黑棋围起来的地方,叫“禁着点”……根据围棋规则,是白棋一方不能落子的交叉点。

    但凡对围棋稍有了解,看到这里都有点怀疑人生。

    电视剧《思美人》,第一集就出了bug。

    屈原父亲冒出一句:“我们屈家世代忠良。

    屈原,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

    描述屈原的一生的剧,却连屈原姓什么都没搞清楚。

    搞不明白名字的,还有经典老剧。

    《康熙王朝》里,斯琴高娃的很多台词都说“我孝庄”如何如何。

    但“孝庄”是谥号,也就是帝妃死去之后被封的名号,怎么能在生前这样说……

    不是拍不好古装剧,而是一部好戏,太容易“毁”在某个细节上。

    3

    中国不缺好剧本

    缺的是较真的专业精神

    如今,很多热门电视剧,改编于有大批粉丝的IP小说。

    比如,最近热播的《大江大河》,之前的《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步步惊心》等。

    一部部观众追捧的经典翻拍剧,原作者功不可没。

    然而高收视率背后,掩盖不住质量危机。

    基本语言功底不过关、台词频繁出错……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故”,却会让人觉得可惜。

    毕竟,作品本不必因为这些可以避免的错误被嘲。

    问题出在哪儿呢?

    剧本是第一生产力,编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尽管每年生产大批电视剧,我们依然缺乏专业水准、高质量的编剧队伍。

    与韩国编剧相比,中国的编剧门槛相对更低。

    韩国编剧需要6-7年的写作期,有的甚至需要10年以上的磨练期,才能合格。

    但编剧的责任也只是一部分。

    平时看大热韩剧的花絮,你总能看到明星和剧组所有主创人员围坐在一间房子里,读剧本、讨论台词存在的问题。

    大热电视剧《鬼怪》的花絮中,有剧本研讨会的环节 / tvN<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演员台本阅读现场

    韩剧生动逼真的台词、充满悬念的故事,有部分功劳就来源于此。

    国产剧目前还没有这个流程。

    2018年10月,一些影视工作者发起了“围读剧本”的倡议。

    《如懿传》制片人黄澜在讨论会上说:

    “剧本是一个剧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灵魂。围读剧本,对后面的表演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都是有帮助的。

    比如能帮助演员理解角色,帮助其他部门选择演员,帮助整个团队抒发自己对剧本的认知,建立一种未来的影像风格,围读剧本其实是整个主创团队的热身运动。

    围读剧本,需要剧本创作人员、演员、导演都在场,才能对剧情不够紧凑、台词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确保作品整体质量。

    《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也说,拍《药神》之前,他们和编剧韩家女、钟伟三个人花了两年时间定稿。

    起初,编剧韩家女根据原型故事创作的初稿比较文艺。

    视频:《宋方金对话文牧野:从票房到心房,从事故到故事》截图

    文牧野和钟伟负责之后的编写,两个人每天进行思想碰撞。

    视频:《宋方金对话文牧野:从票房到心房,从事故到故事》截图

    剧本定好之后,剧组演员再按剧本排练多次。

    一部好作品的诞生,需要全组成员共同参与。

    多少热播剧的“高开低走”,就是因为丢了初心。

    今年4月底,《知否》杀青。

    8个月的后期时间,对于75集的电视剧而言,打磨时长并不久。

    正午阳光团队一直是国产剧的活招牌,《知否》的错误,也许刚好给团队提了个醒。

    发现问题,再更好地出发,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

    2019年,期待好的影视剧,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丽颖《知否》被群嘲,打脸的不止语文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hu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