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我的理解是现场,就是所谓的在场的状态,工作在一线的情况,对教室的学生有足够多的了解,对学校的目标要求有足够的认识,平衡好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学校的目标达成共发展的状态。
张文质老师说过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视野有多大,才能有大格局,系统思维去解读局势,并且立足当下,把在做的这件事情做好,考核标准自在评判者的手中。
将具有田野意识、知行合一的行动放在一起,就能理解是理论结合实际的,也是我们一线的农人,写出自己的特色。确实如文章中提到的一样,指定教育策略的——官人;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发表教育论著的——学人,耕耘在教育的田野里,在校园教室里与孩子们打交道的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
且不论一线科研人员是哪些人,一线教师就是耕耘在自己的课堂中,且专注于陪伴花草成长的园丁。要做的是教练型教师,让学生多发挥思维优势和活跃的思考状态。
我看到大家主动承担领读和梳理,特别感动,自己确实想到心有余力不足的感受。这一周带三个班的数学课程,一个文科两个理科班(是给李老师代课的,她临时出差了。所以错过的特别遗憾。早上听着大家阅读的进度还在备课做题。错过的阅读内容还有很多。)感叹的是如果不梳理出来,似乎自己如何想的,别人永远是不知道的。如果自己不写出来,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逻辑是都到位。
下午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课间来找你的时候没有找到你。所以作业现在交给你。
感情说见到老师真人才能教作业,必须交对人才能算是自己的使命完成,就这个精神值得点赞。
那么我就有必要解释一下了,我下午是楼下两节课,楼上两个班级的两节课。是自习课没有错了,所以轮换进教室去值守,陪伴学习的时间总归 是有限的,没有在楼下,就是在楼上的教室了。
所以呢?如果学生没有见到真人,那么分身如果能做事,也是好的。
我不确定每天停留在生活的挣扎状态中,如何保持一份理想的状态去追求局部的春天,如何在平衡让自己静下来的阅读中感受学习的氛围和专注的状态。
看到最近这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高一的军训确实够了,今天的开幕仪式进行完成,下午突然来了就行。
然而,我自己的走路、跑步上下班的节奏是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