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CQ第一个版本发布的准确时间是1999年2月10日——OICQ 99 beta build 0210。
在此之前,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有了三年的发展历史: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开发出了第一款IM软件,ICQ(即I SEEK U的同音),通过它可以实时聊天,传递文件,并且知道对方是在线还是离线状态——这比流行的E-mail和BBS系统,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所以在全球迅速引爆,2年不到就超过了1000万用户,于1998年底被美国在线以4亿美元收购。
1997年,台湾的资讯人公司第一个推出了繁体中文版ICQ,起名CICQ,算是ICQ的汉化版。
1998年8月,资讯人又在大陆市场推出了简体中文版的PICQ。而真正意义上国内原创的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也是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南京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的“网际精灵”:NetSprite 。我至今还记得它的整体界面是绿色的,UI设计方面明显优于早期版本的OICQ,也有类似于QQ号的NID号,至于后来它为什么会在明明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成了先烈,甚至不战而溃,完全湮灭在互联网的历史当中,原因恐怕已无人知晓。
如今在百度里搜索:“网际精灵”,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它存在过的痕迹,只有在当年的《电脑报》和《电脑爱好者》等杂志的存档里,才有零星关于它的报道,特意引用在这里,略表怀念:
“神奇的网际精灵——NetSprite
NetSprite是南京北极星软件与江苏公用多媒体通讯局合作开发,为了使网络用户之间交流更方便的网络寻呼软件。它可以帮助您非常方便的和其他的网虫及时交流各种信息。准确的说,网际精灵是一个应用于网络的即时短消息系统。它可以发送、接受短消息,及时了解其他网友的在线状况。同时,它还可以使您即时地与其他用户在线聊天,搜索、查找您的朋友,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快的信息。使您和朋友无论相距多远,也能和他面对面一样沟通聊天。”(《电脑报》99年11期)
说起腾讯开发OICQ的初衷,其实还跟另一个竞争对手有关。1998年8月,马化腾在广州信息港上看到一个公开招标信息,广州电信想要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于是他写了一份产品竞标书,起名叫Open ICQ去参与竞标。不出所料,败给了早已内定的广州电信旗下飞华公司的PCICQ。幸好在马化腾的坚持下,他们还是自费把这个既不赚钱,又与当时公司业务无关的小软件开发出来,并养了起来……这才有了日后奠定腾讯社交帝国霸业的QQ。
QICQ推出不到一年,99年底的用户量已经突破了100万。我记得自己申请Q号的时间大概是99年的四五月份,从145xxx的六位号码来推算,应该能排进前3万个骨灰级用户,(考虑到腾讯保留了更靠前的一批号段)至今还没见过比我这个数字更小的QQ号:)
在即时通讯软件流行以前,除了常规的E-mail和BBS论坛,早期的网民喜欢的社交方式还有“聊天室”:类似于后来的“群聊”,不过是通过浏览器在网页端实现,最初只能打字聊天,后来也加入了语音和视频。还记得2000年左右,央视的《对话》节目采访韩寒,有个互动环节:一个女观众问韩寒,请问你常用什么软件在网上聊天?韩寒很局促地说,就是在网站上的聊天室……女观众带着满脸的优越感教育韩寒说:我告诉你,聊天室已经很老土了,我们现在都是用一个叫OICQ的软件聊天,可方便了——鄙视链还真是无处不在呀。
1995-1999年前后,最早的一批聊天室都开设在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广东地区,比如深圳之窗的“鹏城聊天室”,湛江在线的“碧海银沙”聊天室。广州的网易也是国内最早提供聊天室服务的网站之一,网易聊天室最高峰值曾突破过5万人同时在线聊天。
1995年6月,中国互联网最早期的一段代码在深圳电信的机房被写出,“深圳之窗”网站由此诞生,当时的名字还叫做”环球新天地”。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鹏城聊天室”,其火爆程度堪比当年电台里的深夜情感节目“夜空不寂寞”,同样安抚了特区里无数躁动和寂寞的年轻人。
碧海银沙网站始建于1996年5月,是湛江电信属下的综合门户网站,在全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碧聊”是碧海银沙最出名的栏目,率先推出了自建聊天室的功能,每个用户都可以利用碧海银沙提供的服务建立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的聊天室,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语音聊天站,深受网友的喜爱,注册用户超过 1400万,同时在线人数常常高达4万多人。令人唏嘘的是,碧海银沙网已经于2017 年9月全面停止运营,在它诞生的第21个年头,走向了历史使命的终结。
碧海银沙除了最出名的个人主页和聊天室服务,BBS论坛也曾是重要的一环,不过相比另外两个更赫赫有名的专业论坛网站,还是要逊色不少:分别是创办于1998年,南京的“西祠胡同”,以及创办于1999年,海南的“天涯社区”。
西祠胡同始建于1998年4月,青年教师刘琥(网名“响马”)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开发出的西祠胡同,是华语地区第一个大型论坛网站。西祠胡同(简称西祠)并非传统意义的社区网站,特色是开放式的运营模式――用户可以自行创建讨论版、自由发表、沟通、交流。鼎盛期有超过80万个论坛版块,注册用户3000万,成为华语地区最大的社区。2000年2月,西祠被e龙收购,并于2015年卖出, 价格为7650万人民币。
天涯社区创办于1999年3月。2004年,新浪和搜狐想要收购天涯,天涯社区拒绝并购,只接受入股。2005年,博客及WEB2.0概念兴起,天涯跟进做了天涯博客,得到IDG和清科的投资。2006年,天涯获得联想、谷歌、江南春的联合投资。至此,天涯社区得到大量资金以及谷歌的流量支持,并合作创建了来吧和问答两个产品,天涯社区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带来了大量的用户,并籍着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对社会民生的关注,成为了中国舆论的一极。曾经流行过一个说法:全民话题,天涯制造。
“孙志刚案”、“山西黑砖窑案”、“重庆钉子户”、“乡村教师徐本禹”、“陈易卖身救母”、“朱令案”、“周正龙拍虎”。也有不少事件主角因天涯而改变命运,“芙蓉姐姐”、“天仙妹妹”、“流氓燕”、厦门女教师“竹影青瞳”裸照事件以及后期的陈冠希的“艳照门”等。除了一些著名事件,从天涯也走出了许多网络写手名人: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作者慕容雪村,《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的作者孔二狗,还有数不尽的意见领袖、网络红人和社会事件,都是在天涯上火起来的,比如宁财神、李寻欢、王怡、十年砍柴等,都曾活跃在天涯社区最火爆的两个版块:“天涯杂谈”和“关天茶舍”。
创办十年后,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大量的新用户涌入,质量良莠不齐,给原有社区氛围造成大量的噪音,对老用户尤其是精英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天涯社区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沉迷在新增用户及内容的喜悦之中。致使老用户流失,内容质量迅速下滑,到最后关天茶舍等高质量版面迅速下滑,甚至娱乐八卦取代了天涯杂谈成为第一版块。尤其是到2009年微博兴起之后,天涯的衰落日益明显。等到2010谷歌退出中国,与天涯终止合作,天涯流量急剧下滑,用户增长缓慢。而这时天涯的内容已经泛善可呈,产品又落后互联网步伐一大截,技术单薄无力。2014年,天涯的营收开始出现负增长,大量的用户被微博、微信分流,产品也没有突破,持续的衰退已经令天涯难以为继。
创建于1997年10月的猫扑大杂烩,也曾是知名的中文网络社区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成为集猫扑大杂烩、猫扑贴贴论坛、猫扑小说、猫扑地方站等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互动平台,是大陆地区网络词汇的发源地之一。2004年,猫扑被千橡集团并购,2006年转型门户,欲冲刺海外上市,未果。在千橡收购校内网(人人网)之后,其核心地位被校内网所取代,发展战略也左右摇摆不定。2011年后,猫扑在转型与创新方面策略失准,用户活跃度明显下降。
除了天涯、西祠、猫扑这三大独立论坛,凯迪社区、环球论坛、铁血网以及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的论坛也都经历了一个由盛及衰、逐渐没落的过程,就像时代的变更,技术的迭代一样,无可挽回。当年由“四通利方”论坛转型而来的新浪网,早已在首页悄悄隐藏了论坛的入口。创立于1999年的网易论坛,已经于2016年10月停止运营。其他的如搜狐社区、中华网论坛、凤凰论坛等,也都在2017年之前关停。
在博客、微博和移动社交时代来临之前,论坛这种备受网民喜爱的开放性社群交流产品,在互联网社交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令人无可磨灭的印迹,同时也催生了第一代网络写手和网络文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