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UI设计VIP学员
从人事专员到UI设计师
薪资:7K→8.5K(试用期)
从准备转行到最后转行成功,我拖了6个月的时间,这个周期说实话算是很长了,因为我一直反反复复,犹豫不决,一方面想突破现在庸碌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贪图安稳,害怕改变,害怕转行之后情况还不如现在。
今年8月份,我为了积累互联网项目经验,做的一个设计项目给我带来了1.5W+的纯收入,让我看到了互联网设计行业的无限可能,于是求职面试全速前进,最后终于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UI设计师。
优秀的人90天就成功转行,而我用了6个月,分享我的转行准备过程,希望你看了之后少踩些坑。
1
前期:贪图安逸腐蚀我转行的劲头
我是14年毕业的,毕业以来,一直在一家单位从前台做到人事专员。趋于重复性的工作,生活的安逸,以及对薪资的不满意,让我想要去改变,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就像想发力却一拳打在棉花上,产生了深深的焦虑。
去年11月的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华斌老师,心想“嘿,有门”。
比如一开始,每天下班之后,都会很认真地去听视频。
慢慢地慢慢地,热情就淡了,疲态也出来了。
因为对于自己的现状,我并不是完全不满意,觉得也还不错,只不过突如其来的焦虑出现时,才觉得自己要努力要改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变成了常态。
2
中期:尝试做UI设计兼职让我找到了动力
转折点是什么呢?学习进行到了UI视觉设计的实操阶段。
当时的想法:原来我也可以设计出一个APP哇,我设计的App能被很多人看到哇。
设计网站分享之后,获得了上千人点赞分享,当时看到UI设计课程名称是“如何设计出一个原创作品”,虽然只是一个概念,但当时刚入门的我想,怎么能做到设计出原创作品啊?
于是首先是每天下班回来看老师讲解的内容,也很想赶紧学习设计思路,才能做出原创作品。
学习过程
▶所以,首先,要给自己定目标,尤其是对于想法总是反复的人而言。
其实在一开始课程就有提到目标的设定,从大目标分解到小目标,当时我也不是没做过,但是后来我根本就没想起来自己当时定的目标,原因是定的目标没有从自身出发,且不够实际,所以看起来就不像是自己的目标,自然很快就忘了。
但是很快,惰性又让我从日更变成了周更又变成了不定期更。所以进行到这里,已经差不多过去两个月了。
(我的学习过程)
于是想着,哎呀,付出总算有回本,大家都认可我设计的作品,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早日就业。
于是开始认真设计原创作品,经常遇到不知道设计什么的情况,于是平时看什么都是一种找素材的心态,看到有关好看的设计就想点进去看,想要学习的心很迫切,事实后面产出的设计效果也不错,获取很多同行建议,所以就更加有干劲和学习的欲望,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第二,要将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3
后期:一个设计项目净赚1.5W,坚定了我转行的决心
再后来原单位年度调薪了,因为晋级,工资从将近5K变成了6K多一点,而且我的直接上级离职,我有机会接触新的工作模块了,所以那一段时间,又让我犹豫了,连续地产出内容让我有种知识储备不够的疲惫感,而现在的工作又稳定又安逸,薪资也还不错。
转行学习又变得不温不火起来。
相信我们都知道正确答案,但是放到生活中自己的一些选择上,我们却经常采用了第一种方法,所谓的拖延症就是这个意思。
后续的学习都是在慢速中进行的,而且心态上也很病态,对于人事工作琐碎的烦恼,但又贪恋它的相对安逸,对转行后未知的恐惧,但又期待转行后能去实现自己的大目标。
▶第三,做决定切忌反复犹豫,一会儿做,一会儿不做,要干脆果断。
再后来我又制作了一个原创作品,也是分享网上,其中被一些商家看中,问我卖不卖版权,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这些,不太了解,本能也有些懵逼,但通过跟老师交流,这其实是好事,于是就想试试看。
结果是,我赚了15000元+,并给自己增加了自己人脉。
还有5000多正在结算
放着以前,这笔钱我肯定是赚不了了,所以互联网设计思维很重要,也是这个契机,加快了我写简历投简历以及面试的进度。
所以最终在八月中旬的时候入职了。目前试用期薪资是7K,转正后8.5K。
生活就是这样子,只能随波逐流。想学什么又怕一个人做不来,还不如跟别人一起玩手机,看上去也很合群。
现在的环境也舒适,看点网络上的段子也能刷出愉悦感来,谁还想费劲做那些不讨好的事。
当时心里反复在想,如果她真的利用闲暇的时间尝试做些改变,是不是结果就不一样。就像她谈起她老板的时候,都是一个劲的在夸赞,有敬佩,崇拜。
我了解到,她老板当初一个人来广州,起初人生地不熟,也是理发店的一名小工。
后来利用闲暇时间,肆处辗转学习。现在开了3家理发店,并且还卖衣服。虽然过程艰辛,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才有如今的一切。
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均衡的,有的人利用独处的时间去学习,有的利用独处的时间躺在床上,捧着个手机走进了网海茫茫里。
当一个人想去改变目前的状态,不妨多学点什么,慢慢积累,那么总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我记得去年发生过一段事,被人说成了不合群,他说你这样子,是不快乐的。
我当时对这个词只局限于文章上的认识,他是第一个说我不合群的,我当时想去反驳。
因为我自认为算合群的了,最起码要喝酒我会去奉陪,吃饭唱歌我基本上都去。为了显得不被孤立,我学会了玩骰子,玩桌游。
当初是他要我去KTV唱歌,我没去,就被说成了不合群。
当时不去的原因是我觉得没必要,我们这个店分了几个小团队,我所在的团队他们互为老乡。
并且时常说他们那的方言,有次跟他们唱过一次,看着他们一群人在热闹,不是这抢麦就是那个抢麦,我独自刷着手机。
后来,长了经验,那次叫我去玩,索性就没去,除非店里的人组织一起。
至于说我不合群,我也便承认了。与其被多数人孤立,像个外乡人一样,还不如自己独处下来,去看点书籍。
我去年时常在深夜去写点东西,有的同事也知道,就说你写这些又没用处,干嘛去浪费那个时间。
我说这是在积累知道吗,就算哪天我在这行无法生存,我也希望有一份副业可以维持自己的生计。
他也没说什么,可能也觉得惭愧,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没什么业绩。也想换工作,但是却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对未来充满迷茫。
我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是作家特立独行的猫写的。
她讲述了她当初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用自己闲暇的时间每天在博客上写一千多字的文章。后来被推荐到新浪首页,渐渐产生了名气。
当别人还在追剧的时候,她在自己租来不到10平米的小屋里写作。在别人眼里她像个苦行僧,无趣而乏味,没有任何意义。
她一回家不是想着跟别人约会,而是赶赴家中打开电脑噼里啪啦的打字。从23到30岁,在别人把青春已经挥霍完的时候。
她已经成功了出版了几本书,成为了百万畅销书作家。
她谈过很多关于独处的故事,还有合群。她当初就是利用独处的时光,完成了人生一次又一次涅槃。
当初她是别人眼中的异类,觉得不合群。可是,她的成功恰好告诉我,独处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
我们常听人感慨,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也害怕被孤独覆盖。
所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舒适的生活圈里玩手机,吃喝玩乐,看似合群,也没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明明有时候时间多,也不愿腾出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
其实,相反的,利用独处的时光,往往可以决定你以后发展的方向。
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面对孤独的自己,选择学习。
无论是画画,写作,读书等等,都能实现自我增值。
只要能够学着去努力,等若干年后,你会感激曾经拼搏的自己。
如果你和这位同学一样,对UI设计行业感兴趣,想进入这个行业改变现状,可以点击下方红色字体或者阅读原文,从零基础学习UI设计,充实自己,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零基础转行UI设计
0基础4-5月入职/转行UI设计师
↓↓↓↓↓↓↓
UI设计VIP课程介绍链接:UI设计全能班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