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听信息化2.0语文教学课例,体会如下:
这是一节耳目一新的课堂。智慧课堂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乐在其中,参与度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数据。
之前也听过个别课例,可能因为自己是个外行人,觉得课堂流于形式,为了用信息技术也用信息技术。但是在陈老师的这一节课中,我十分惊喜与敬佩,信息技术落到实处,技术与课堂教学是达到真正融合的,不是为了用而用的。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美文,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营造一个美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陈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自如,课堂绘声绘色,精美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声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获得语文探索的驱动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平台实现课件推送,通过填空题填写、书写生字、表格问答题等方式,为课堂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渠道,在提问过程中运用抢答、抽答等方式改善了传统课堂中“你问我答”枯燥的教学环境,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山市能力提升工程2.0办公室主任吴寒冬在主题为《典型课例打造与整校推进绩效考核》的专题讲座中提出,要在校本应用研修考核中,“能力点测试过程”,是由选择——学习——实践——收集提交——分享——选择的过程,在“能力点认证”环节,吴主任还着重指出每个人至少三个能力点,须包含一个融合创新的能力点,在准备佐证材料时要做到:认真解读能力点文件、明确内容要求、要清晰工具和方法、要完成能力点作业。佐证材料的形式可以为课堂录像、课程计划、教学反思、课堂观察记录、学生作品与反思等。
但是过多华丽的画面,不断转换的屏幕,留给学生静下来思考的时间有多少呢?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如何体现呢?陈主任提出一样新的事物产生,一开始运用总是比较生硬的,只有先熟悉,尽量“人剑合一”,再熟悉一些,就能“剑在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