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多年前就有记教学随笔的习惯,但因为是“自娱自乐”型,所以,有时一天写两篇,有时一周写两篇。没有像这次这样一气要坚持21天,每天一篇。当真正开始21天写作时,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惰性和视角的局限性。
曾看过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赛,为倡导“德艺双馨”的成长目标,在最后决赛环节安排了一分钟演讲。题目是现场抽取,要求选手在短暂准备后,进行演讲展示。面对全国的电视观众和面前的资深评委们,能把话说清楚就不容易了,还要脉络清晰、言辞得当,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当时有几个选手表现十分出色,让我很受触动。他们选择的视角很有新意,选取的例子也很贴近生活能唤起大家共鸣,一气呵成的谋篇布局彰显着格局与气度!那时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样的表现非一日之功,而是平时积累和练习的结果。
这次21天的挑战,我对自己的表达不是很满意,有几天为了凑文章字数,还有点“墨水被榨干”的感觉——勉强表达,并不走心。什么时候能“下笔如有神”?既能言之有理,又能精炼和严谨?一位老师曾告诉我:尽量模块化表达,让人看了你的文章就能一下提炼出你的主要观点。21天写作挑战让我看到了差距,表达随性并无严谨的表达,这21天是鞭策,让我看到不足而知上进。
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我将继续坚持写下去。这也是几个姐姐,几个校领导对我们的期待吧——想起来、写起来、行动起来!不知不觉,研究的意识会强起来,教育的行为会智慧起来,教育人生会美好起来!
谢谢你们!感恩陪伴!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