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上过去一个月了,现在再来写工作总结似乎有点晚。
但那天被同事催着要东西而我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挡回去时,突然就很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核心内容都想好了,论——我是如何我是如何在这种事情多到爆炸四面八方都追着你要东西deadline卡得很紧人际关系复杂每天都感觉下一秒hold不住好像要被辞退的情况下,还坚持能第二天做的事情今天决不加班做的原则,好好的过到现在甚至自我感觉进步很大的。
另外也想纪念下的,自己是怎么从一个在职场上什么都不懂、被人抢功劳替人背锅、默默做了很多事情但不被老板所知道的小白兔人设,进化到现在敢于追逐自己的利益分得清彼此界限能协调人员关系,勉强称职的职场人士人设。
改变自己不那么容易,大概花了9个月的时间,我才看到那些明显的变化。但实际执行起来,倒也没想象中那么难,刚开始的时候,会很懊恼自己为何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不长记性,可慢慢的,出现新问题时,静下来反思就能分析到根本原因,下次很轻松就不再犯了。
1.当旧有环境很难让你突破时,做好积累找准机会,及时更换新环境
旧有的框架去打破是很难的,你不仅要突破自己,还要突破之前在同事、老板前的固有印象。来自自身和外部的压力不仅会让你很痛苦,也会让你的努力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当我意识到在前公司的问题,而我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突破它时,第一想到的就是辞职。是考验也是巧合,我从去年开春2月份就开始工作,断断续续找了3个月,才找到真正合适的公司。而那个时候,2017已经到6月了。
说巧合,是因为那3个月旧公司正好事情不多,基本不需加班。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每天都阅读毛选,同时也开始反省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上那时已选定了市场方向的工作,每天回家都会阅读2小时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花了2个月时间啃下了那部大块头。看起来我也只是做了阅读和反省这两件事,但阅读毛选让我第一次有意识的去观察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去全局性的分解问题,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知道了“从实践中总结规律、用规律指导实践,再在实践中验证规律,不断升级”的方法论。每日反省则让我真正将所思考的事情应用到实践中。而专业书籍营销管理呢,也算是让我懂得了市场营销的基础框架,这让我在后面面试时和工作中,都能从更加专业从市场角度去思考。
是在有了这些基础后,我才能在换了新环境后,也换了一个新的自己。
为什么说要换一个新环境呢,因为这里没有人了解你,也没有旧的框架限制你,你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样,大家接收到的你是什么样。一切表现和行为更加理所应当了。不会有人说:诶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更加不会有人对你的转变感到不适。你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自己。
2.每日反思日记
我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每天都会花至少20分钟写反思日记,事情多的话也曾花费1个小时。反思日记是基于好好学习上推荐的模版,我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了一下。
基本如下:
现象:对问题的客观描述。
导致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结果发生?
假设:当时你是基于什么假设,才做出了这样的行为?
实际情况:从客观事实去分析,当时实际是什么情况。
关键点:事情会这样的关键点是什么?
心情:心情如何?
方法论:由以上反省而来,得出的改进方法是什么?下次可以怎么避免这个问题?
刚开始反省的时候,我不是很分的清为何要写假设和实际情况,不都是同一回事么?在这样操作了几次后,才发现这样的方式能帮助你去区分那些”你带有先入为主观念所以为的主观判断”和“客观事实”,进而深度思考,去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反思日记可以写得很细,细到我连那种”今天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太快了以致答案不够周全“这样的事,都会好好反省一下。
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有点笨,但有效。我从一开始的懊恼自己总是在一个地方犯错误,到现在,再遇到问题时,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就似乎自动开启了某个开关,很容易就能找到那个根本原因。而根本原因解决后,下次再犯的机率也大大减少。
3.不停总结方法论,通过记录思考过程的方式,在实践中持续迭代
“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是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的话。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然后自己的方法论来指导之后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优化方法论,不断进化。
而在实践中怎么做到,真的让自己先思考清楚再开始动手做呢?把思考过程写下来是最好的办法。
曾经做事容易偏离事情的根本目的,做着做着容易走偏,为了改掉这个毛病,在每一个大项目开始前,我都根据思考模型,去尽可能的把事情的方方面面都想清楚,并写下来,再开始做。
第一步是,利用why how what模型,去思考事情的表面现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该如何去做?这3点想清楚后,再进一步思考,这件事情的核心矛盾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人?再接下来,去写写这件事情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如果A变化了,B会如何变化?C呢?他们之间有怎么样的对应关系?把这些写清楚可能需要1个小时或者更久,但这样训练下来几次,真正把这种思考方式融合了后,再开始时就可以自然而然想到了。
要实践某一理论或者观点,最好的是把这个思考和践行过程写下来。光是在脑子里想太容易飘散了,很可能自以为想清楚了,但其实可能错过了某几步。而写这个动作,不仅强迫你一步都不错过的去思考,并且能让你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想清楚。在写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原来自己思考得又深入了一点。
实际上,当你开始运用这些方法去做事,思考得更全面深入的时候,之前所困扰你的,被人欺负、莫名其妙做了很多事情却不被人看到这些问题,都会自动解决掉。因为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有了全面思考的思考方式,你自然能分得清各自的界限,各自的分工和彼此该有的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