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作者: 紫雁东来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16:50 被阅读0次

    作者:查慎行 (清代)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查(zhā)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六家"之一。浙江宁袁花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查慎行的诗词全集: 《寒夜次潘岷原韵》 《舟夜书所见》 《渡百里湖》 《早过大通驿》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晓过鸳湖》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注释

    ①  “国朝六家”,指施闰章、宋琬、朱彝尊、王士祯、赵执信和查慎行。施闰章与宋琬又并称为“南施北宋”。

    ②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玄烨,8岁继位,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1683年8月又收复了台湾,维护了统一,也由此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吴梅村,名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出身于江苏太仓,是明末清初影响很大的文坛泰斗,被称为“江左三大家”(即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之一。

    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

    ⑤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诗风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有“小太白”之称。著述颇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6.“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

    7.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猶與湖南風土近

    译文:

    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

    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

    如丝细雨绵绵而下沾湿行人衣,田地间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像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

    这里的风土人情跟湖南很相似,谷雨过后,处处都是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

    赏析:

    查慎行的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寓意率真、自然流畅,无引经据典,读来倍感亲切;采取以景入诗,借景寓情的手法,对眼前所见景物信手拈来,无不称妙;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中有画,画里藏诗;中二联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更是令人拍案称奇!

      题目“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说的是仲春时分,诗人自“湘东驿”的“黄花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所看到的景象。“遵陆”,指沿着陆路,走陆路。“驿”,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和过往官员中途换马或歇宿的地方;“湘东驿”,即是湘东(今湘东区,距萍乡城约40里)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萍乡东部。现为芦溪县;从题目上来看,诗人开门见山地就把此次要写的范围锁定在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上的见闻。诗人为什么要锁定写这一路上的见闻?是什么引发了他如此高的兴致?具体要表达什么?他又要向世人与后人传递着什么信息呢?这不由得使我对他这首诗后面的内容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

      首联“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萍乡,当时称萍乡县(即现在的江西省萍乡市)。开头两句平白如话,衔接自然,因为从湘东到萍乡不是他要写的重点,所以就一笔带过,手法娴熟,真是叶落无痕,风过无声!此句大意是:“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这里要说明的是,萍乡是在湘东与芦溪之间,地势略高于两地,萍乡的水的流向在我们当地叫“两边倒”,一边水往西经湘东流入湘江,另一边的水往东经芦溪流入赣江。正好是一东一西,故称“两边倒”。同一时代的萍乡知县胥绳武也有竹枝词为证:“东去江西写官板,西下湘东装倒划。中五十里船不到,满路桐油兼苎麻”,“中五十里船不到”,说的就是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没得船坐,只有步行。因此就有初白先生的“行过萍乡路渐低”和胥绳武的“中五十里船不到”就相互印证。

      颌联“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最富有生机的景状之一。他边走边听边看:“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是那么的熟悉;河岸上绿草绒绒,看到的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又是如此的恬静”。这两句反映的是康熙年间人民历经战乱后②生活逐步稳定,社会经济日渐繁荣的实情。更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

    絲缫細雨沾衣潤

      “吠犬鸣鸡”侧耳听,“乳鹅新鸭”细一看,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到一派祥和平静、清鲜的生活气息。后一句从新生命的勃勃生机中暗示着一个历经战乱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社会的来到,

      从“乳鹅新鸭”可以看出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欣赏与赞美。作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又博览群书的查慎行来说,对于国家的现况他是知道的,人民生活刚刚稳定他也是了解的。一个“乳”字和“新”字就足已表达了他对战乱后的社会重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才有了诗人面对这江南美好风光,借物寓情,赋诗吟唱的这份闲情逸致。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缫,煮茧抽丝,这里的丝缫比作春雨,说春雨下得象蚕丝那样银丝缕缕、绵绵不断。上联写的是动物,犬与鸡,鹅与鸭;此联写的是自然现象和植物。进一步展现江南水乡的特点。“春雨密密细细而下,宛如缕缕银丝在你眼前飘动,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一场春雨过后,水田里的水也蓄满了,禾苗长势喜人,禾苗的高度几乎与水面平齐,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象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清亮悦目。”。雨如丝缫,秧如刀剪,这两个比喻煞是贴切。原来是这里的优雅、迷人的景致引发了诗人的浓厚兴致,我不得不赞叹诗人对身边事物观察的细心程度,又心悦诚服的感叹诗人表达事物的精确到位。

      “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湖南,紧临湘东,在萍乡的西部。萍乡与湖南均属楚地,风俗极为接近。全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唯尾联才得出结论,指出此处的风俗习惯、气候与湖南近似。即使是现在,湖南人都还在称呼江西人为“老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感: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牛在画中走,人在画里游,把江南水乡的农耕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诗中没说一个牛字,也没点一个人字,但读来就是牛耕在田、人声鼎沸热闹场景,好一幅如诗如梦的江南春耕图!果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来感同身受,过目难忘。叫人不得不赞叹初白先生的高超手法。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查慎行在这首诗里用的是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两联堪称妙对。同时还传递着诗人的情感,他希望看到的而恰恰又正好被他看到的画面,为了表达这种激动的情感,诗人就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清朝初期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难怪赵翼在《瓯北诗话》里说:“梅村(吴伟业)③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④、放翁⑤后一人而已”。

    创作背景

    题目“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说的是仲春时分,诗人自“湘东驿”的“黄花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所看到的景象。“遵陆”,指沿着陆路,走陆路。“驿”,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和过往官员中途换马或歇宿的地方;“湘东驿”,即是湘东(今湘东区,距萍乡城约40里)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萍乡东部。现为芦溪县;从题目上来看,诗人开门见山地就把此次要写的范围锁定在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上的见闻。诗人为什么要锁定写这一路上的见闻?是什么引发了他如此高的兴致?具体要表达什么?他又要向世人与后人传递着什么信息呢?这不由得使我对他这首诗后面的内容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

    黃花古渡接蘆溪

    (繁)

    自湘東驿遵陸至蘆溪

    作者:查慎行 (清代)

    黃花古渡接蘆溪,行過萍鄉路漸低。

    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

    絲缫細雨沾衣潤,刀剪良苗出水齊。

    猶與湖南風土近,春深無處不耕犁。

    查(zhā)慎行(1650~1727),清代詩人,其族叔查繼佐爲清初文字獄案莊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壹,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爲"清初六家"之壹。浙江海甯袁花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裏,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

    王漁洋曰:“夏重詩,黃晦木先生常比之劍南。余謂以近體論,劍南奇創之才,夏重或遜其雄,夏重綿至之思,劍南亦未之過,當與古人爭勝毫釐。若五七言古體,夏重麗藻絡繹,宮商抗墜,往往有陳後山、元遺山之風。”沈歸愚曰:“施注蘇詩,行世久矣,敬業補所未及,兼多駁正。所爲詩,得力于蘇,意無勿申,辭無勿達。或以少蘊藉議之,然視外強中乾,襲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彜尊去世後,爲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

    查慎行的詩詞全集: 《寒夜次潘岷原韻》 《舟夜書所見》 《渡百裏湖》 《早過大通驿》 《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 《曉過鴛湖》 《度仙霞關題天雨庵壁》 《自湘東驿遵陸至蘆溪》

    注釋

    壹  “國朝六家”,指施閏章、宋琬、朱彜尊、王士祯、趙執信和查慎行。施閏章與宋琬又並稱爲“南施北宋”。

    二 清聖祖仁皇帝康熙,名玄烨,8歲繼位,14歲親政,16歲就除掉了結黨營私、欺淩幼主的輔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權勢,20歲迎戰以吳三桂爲首的三藩,經過8年奮戰,壹舉平定了戰亂,1683年8月又收複了台灣,維護了統壹,也由此開創了康乾盛世,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 吳梅村,名偉業,字駿公,號梅村,出身于江蘇太倉,是明末清初影響很大的文壇泰鬥,被稱爲“江左三大家”(即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之壹。

    四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居陝西渭南。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其詩政治傾向鮮明,重諷喻,尚坦易,爲中唐大家。

    伍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詩風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有“小太白”之稱。著述頗豐,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

    6.“湘東驿”,即是湖南東部的黃花渡。“蘆溪”,清朝時的壹個鎮子,位于江西萍鄉東部。

    7.缫,煮繭抽絲。絲缫,即蠶絲。

    刀剪良苗出水齊

    譯文:

    我從黃花渡登岸後直接就踏上了去蘆溪的路程,過了萍鄉之後,路面漸漸低平。

    村子錯落有致,時不時聽到有雞鳴狗叫聲傳入耳中;出生不久的小鵝和小鴨在河兩岸悠閑覓食。

    如絲細雨綿綿而下沾濕行人衣,田地間青綠的秧苗齊整整地就好像是誰用剪刀修剪過壹樣。

    這裏的風土人情跟湖南很相似,谷雨過後,處處都是犁铧翻土的農耕景象。

    賞析:

    查慎行的這首七言律詩,語言清新、明快、簡潔、質樸;寓意率真、自然流暢,無引經據典,讀來倍感親切;采取以景入詩,借景寓情的手法,對眼前所見景物信手拈來,無不稱妙;本詩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中有畫,畫裏藏詩;中二聯對仗工整,又自然流暢,毫無雕琢之感,更是令人拍案稱奇!

      題目“湘東驿遵陸至蘆溪”,說的是仲春時分,詩人自“湘東驿”的“黃花渡”下船後經陸路到達蘆溪後所看到的景象。“遵陸”,指沿著陸路,走陸路。“驿”,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的人和過往官員中途換馬或歇宿的地方;“湘東驿”,即是湘東(今湘東區,距萍鄉城約40裏)的“黃花渡”。蘆溪,清朝時的壹個鎮子,位于萍鄉東部。現爲蘆溪縣;從題目上來看,詩人開門見山地就把此次要寫的範圍鎖定在萍鄉到蘆溪這壹段路上的見聞。詩人爲什麽要鎖定寫這壹路上的見聞?是什麽引發了他如此高的興致?具體要表達什麽?他又要向世人與後人傳遞著什麽信息呢?這不由得使我對他這首詩後面的內容産生了更強烈的興趣。

      首聯“黃花古渡接蘆溪,行過萍鄉路漸低”。萍鄉,當時稱萍鄉縣(即現在的江西省萍鄉市)。開頭兩句平白如話,銜接自然,因爲從湘東到萍鄉不是他要寫的重點,所以就壹筆帶過,手法閑熟,真是葉落無痕,風過無聲!此句大意是:“我從黃花渡登岸後直接就踏上了去蘆溪的路程,過了萍鄉之後,路面漸漸低平”。這裏要說明的是,萍鄉是在湘東與蘆溪之間,地勢略高于兩地,萍鄉的水的流向在我們當地叫“兩邊倒”,壹邊水往西經湘東流入湘江,另壹邊的水往東經蘆溪流入贛江。正好是壹東壹西,故稱“兩邊倒”。同壹時代的萍鄉知縣婿繩武也有竹枝詞爲證:“東去江西寫官板,西下湘東裝倒劃。中五十裏船不到,滿路桐油兼苎麻”,“中五十裏船不到”,說的就是萍鄉到蘆溪這壹段路沒得船坐,只有步行。因此就有初白先生的“行過萍鄉路漸低”和婿繩武的“中五十裏船不到”就相互印證。

    春深無處不耕犁

     颌聯“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這是詩人所見到的最富有生機的景狀之壹。他邊走邊聽邊看:“村子錯落有致,時不時聽到有雞鳴狗叫聲傳入耳中,是那麽的熟悉;河岸上綠草絨絨,看到的是出生不久的小鵝和小鴨在河兩岸悠閑覓食,又是如此的恬靜”。這兩句反映的是康熙年間人民曆經戰亂後二生活逐步穩定,社會經濟日漸繁榮的實情。更是壹幅典型的江南水鄉田園風景畫。

      “吠犬鳴雞”側耳聽,“乳鵝新鴨”細壹看,通過不同的感官,感受到壹派祥和平靜、清鮮的生活氣息。後壹句從新生命的勃勃生機中暗示著壹個曆經戰亂後生産發展、人民生活穩定的社會的來到,

      從“乳鵝新鴨”可以看出詩人對江南水鄉的欣賞與贊美。作爲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又博覽群書的查慎行來說,對于國家的現況他是知道的,人民生活剛剛穩定他也是了解的。壹個“乳”字和“新”字就足已表達了他對戰亂後的社會重建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也才有了詩人面對這江南美好風光,借物寓情,賦詩吟唱的這份閑情逸致。

      “絲缫細雨沾衣潤,刀剪良苗出水齊”,缫,煮繭抽絲,這裏的絲缫比作春雨,說春雨下得象蠶絲那樣銀絲縷縷、綿綿不斷。上聯寫的是動物,犬與雞,鵝與鴨;此聯寫的是自然現象和植物。進壹步展現江南水鄉的特點。“春雨密密細細而下,宛如縷縷銀絲在妳眼前飄動,給人以清涼和舒適的感受。壹場春雨過後,水田裏的水也蓄滿了,禾苗長勢喜人,禾苗的高度幾乎與水面平齊,青綠的秧苗齊整整地就好象是誰用剪刀修剪過壹樣,清亮悅目。”。雨如絲缫,秧如刀剪,這兩個比喻煞是貼切。原來是這裏的優雅、迷人的景致引發了詩人的濃厚興致,我不得不贊歎詩人對身邊事物觀察的細心程度,又心悅誠服的感歎詩人表達事物的精確到位。

      “猶與湖南風土似,春深無處不耕犁”,湖南,緊臨湘東,在萍鄉的西部。萍鄉與湖南均屬楚地,風俗極爲接近。全詩前三聯都是寫景,唯尾聯才得出結論,指出此處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湖南近似。即使是現在,湖南人都還在稱呼江西人爲“老表”。這兩句寫出了詩人所感:谷雨過後,處處桃紅柳綠,犁铧翻土的農耕景象。牛在畫中走,人在畫裏遊,把江南水鄉的農耕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詩中沒說壹個牛字,也沒點壹個人字,但讀來就是牛耕在田、人聲鼎沸熱鬧場景,好壹幅如詩如夢的江南春耕圖!果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來感同身受,過目難忘。叫人不得不贊歎初白先生的高超手法。

      古代詩人經常遊覽山水、寫景言志,寫景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占了較大的比例。壹般來說,寫景詩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襯托、對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查慎行在這首詩裏用的是白描手法,詩的中間兩聯對仗工整,語言清新、明快、簡潔、質樸。“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絲缫細雨沾衣潤,刀剪良苗出水齊”兩聯堪稱妙對。同時還傳遞著詩人的情感,他希望看到的而恰恰又正好被他看到的畫面,爲了表達這種激動的情感,詩人就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

      清朝初期詩人多學唐,查慎行掘起後,兼學唐宋,成爲清初效法宋詩最有成就的作者。對詩壇影響極大。難怪趙翼在《歐北詩話》裏說:“梅村(吳偉業)③後,欲舉壹家列唐宋諸公之後者,實難其人。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要其功力之深,則香山四、放翁伍後壹人而已”。

    創作背景

    題目“湘東驿遵陸至蘆溪”,說的是仲春時分,詩人自“湘東驿”的“黃花渡”下船後經陸路到達蘆溪後所看到的景象。“遵陸”,指沿著陸路,走陸路。“驿”,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的人和過往官員中途換馬或歇宿的地方;“湘東驿”,即是湘東(今湘東區,距萍鄉城約40裏)的“黃花渡”。蘆溪,清朝時的壹個鎮子,位于萍鄉東部。現爲蘆溪縣;從題目上來看,詩人開門見山地就把此次要寫的範圍鎖定在萍鄉到蘆溪這壹段路上的見聞。詩人爲什麽要鎖定寫這壹路上的見聞?是什麽引發了他如此高的興致?具體要表達什麽?他又要向世人與後人傳遞著什麽信息呢?這不由得使我對他這首詩後面的內容産生了更強烈的興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ni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