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

作者: 王浩鹏_强化班 | 来源:发表于2020-10-04 13:18 被阅读0次

河间王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渊当年攻克京师后,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又任其为山南道招慰大使,带军直入巴蜀,降下三十余州。由于李孝恭对降附之人怀之以礼,抚慰有加,往往书檄到处兵不血刃,保全了许多性命,可称得上“仁德”二字。高祖武德三年,李孝恭又献计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李渊非常欣赏他的计策,进爵为王,并改信州为夔州,拜孝恭为总管,命他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萧铣是后梁宣帝曾孙。当年北周趁梁国内乱入境大掠,象征性地保留了梁国。隋文帝时萧铣的爷爷萧岩叛隋入陈。陈国灭亡后,隋文帝杀掉了萧岩。萧铣自幼丧父,家里很穷,靠卖字作书挣钱养活母亲,为人十分孝顺。由于族内的萧氏成为隋炀帝皇后,萧铣沾光被授以罗川令的官职。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27年),天下纷叛,岳州上下文武官员也趁势想起军叛隋,众人本来要推校尉董景珍为主,这位武人倒有自知之明,他对众人说:“我家世寒贱,起事以我为名没有号召力。罗川令萧铣是梁国王孙,宽仁大度,有梁武帝之风。我还听说帝王龙兴,都有符名吉兆,隋朝的冠带都叫‘起梁’这个称呼,冥冥之中预示着萧家梁国该中兴啊。现在请萧铣为主,不正是应天顺人吗。”大家找到萧铣一说,果然帝王贵胄,没有一般书生畏怯怕事之意,马上大悦应承,即日自称梁公,改易服色,建立梁国旗帜。不久,附近义军和起义官军纷纷来投,隋朝派军来攻都纷纷败走。萧铣于是称帝,署置百官。隋炀帝被弑江都,一时间天下无主,岭表诸州纷纷归降萧铣,九江、南郡也相继为梁国所据,当时东至三硖、南尽交趾、北据汉川,全都成了萧铣梁国的地盘,胜兵四十余万,成为南方雄国。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28年),萧铣迁都江陵,开始与刚刚建唐的李家有了遭遇战。由于萧铣属下将领多横恣杀戮,他就以罢兵为名把诸将召回,想趁机剥夺这些将帅的权力。已经当了梁国大司马的董景珍等人相继怨恨叛乱,纷纷被杀,以至于萧铣的故旧边将各自心怀疑惧,实力大减。综合生平,被封为河间王可谓风光无尽,但是最后的结果因为处事没有一个很好的善终。

相关文章

  • 凌烟阁故事之李孝恭——王爷的喜与悲(中)

    文|大唐遗少 上一篇 李孝恭(上) 下一篇 李孝恭(下) 公元620年,李孝恭上奏皇帝:萧铣政权虽然貌似强大,实...

  • 李孝恭

    河间王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渊当年攻克京师后,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又任其为山南道招慰大使,带军直入巴蜀...

  • 唐朝名将榜之李姓十将(三)

    6.最被低估的名将——李孝恭 如果说谁是唐朝最被低估的名将,答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孝恭。 李渊占领...

  • 宗室功臣,有名于史

    李孝恭位列凌烟阁第二位,是李唐宗室,唐初大将,在作战中功劳很大,唐高祖族侄。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

  • 河间王李孝恭:战功无愧于排名凌烟阁第二的李唐宗室

    李孝恭,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人们往往对李孝恭的排名颇有质疑,认为河间王...

  • 历史人物:李士谦

    李士谦,河北赵县人,家境殷实,幼年丧父,母亲是范阳卢氏大家闺秀。 在母亲的教导下,李家恭孝仁悌的门风得以延续,李士...

  • 祭小舅文(姊妹篇)

    时维公元二零一九年十月五日,乃祭奠之期,行奠孝外甥女婿及孝外甥女路路等恭具香烛、时鲜供品等不腆之仪,置祭于舅父李百...

  • 李唐立国第一战:霍邑之战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令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建国二十四功臣画像,分别为: ​ ▪长孙无忌( 赵国公) ▪李孝恭( 河间...

  • 家有七子,老妈吊死|百家故事汇

    李家简谱母亲:李老太女儿:李小枝、李小花儿子:老大李孝仁老二李孝义老三李孝礼老四李孝国老五...

  • 卷二《敕勒歌》:(三十六)

    长恭慢慢地感到知觉渐渐苏醒了,他的眼前仍然是一片漆黑,耳畔却首先有了声响。“孝瓘!孝瓘你醒了!” 长恭隐隐约约地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孝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rn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