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读书志
碎片化时代读书的正确“姿势”

碎片化时代读书的正确“姿势”

作者: 余成爽 | 来源:发表于2016-09-02 16:01 被阅读74次

    碎片化时代读书的正确“姿势”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围,总是害怕失去重要的信息,仿佛一会不刷微信就已经脱离了圈子和组织,一会不刷微博就不知道当下在流行什么话题。

    同时,不停地刷刷刷之后,又觉得大把的时间被浪费,负疚感冒了出来,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一时兴起买了一大堆书,回家以后又束之高阁,再次抱起手机,陷入死循环!

    确实,相对于凿壁偷光的古人,相对于青灯古佛的僧人,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到处都是碎片化的干扰,那么,我们该怎么读书呢?日本作家斋藤孝的提出了《深阅读》的概念,讲述了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有效读书的正确“姿势”:

    一、带着问题去阅读

    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时,完全不是自己在操作手机,而是手机在控制你的大脑,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是要读什么,仅仅就是在不停地刷。

    读书也是如此,我们要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休闲,那就去看小说好了;是为了解决当前工作生活中的问题,那去看工具书最有效;如果是为了学习提升,那就要知道应该读哪个系列的书,入门是哪一本,进阶是哪一本,制定学习计划,一点一点啃。

    为什么说这些,因为很多人读书仅仅是为了去做那个翻书的过程,然后自我安慰,“我都在看书了,又没浪费时间!”其实,一切没有收获的阅读都是在浪费时间!如果读书没收获,还不如去打会游戏呢!

    那该怎么办,就是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问题有两类,一是我想知道的,读书前想想我要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读过以后我将有什么样的收获;二是我不明白的,在快速浏览书籍后,想想作者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呈现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为什么要这样表述,哪些是我以前不懂的,现在仍然有哪些还看不明白。

    前者是把大脑变成挤过后的海绵,为快速吸收做准备;后者是追随作者的思路,把书读深读透,读到骨子里去。

    二、不只是用眼睛看

    现在看书往往只用眼睛,谁要是拿着手机看微信订阅号还能大声朗读,周围人一定会骂他是SB。但是小时候我们学语文都是朗读的,一篇好文章叫作“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常常说“读书”而不是“看书”,对吧!

    实际上,我们要把读书变成立体的,我记得2011年我读《甄嬛传》的时候非常着迷里面描述的风景——晚宴幽会的清凉台、私定终身的凌云峰、苦行修炼的甘露寺禅房,哪怕是小小的牵牛花,被冠以“夕颜”的名字以后,也是美得不要不要滴!在我脑海中完全就是一幅瑰丽的山水画卷(电视剧里都是室内剧,完全没感觉),不知不觉中,经常看到凌晨3、4点时,才想起来6点钟还要出早操!

    有人说,给孩子读书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我也深有体会!每当我给孩子读绘本《世界为谁存在》的时候,那如诗一般的文字,还有大自然的美丽图画、野生动物的温馨表情,仿佛带着孩子穿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静静地蹲守在动物们身旁,听动物爸爸妈妈给它的孩子讲述这个神奇的世界。

    这些体验都是电视、电影所不能给的,也是把书读进去,就能让人上瘾的原因所在!核心就是不单单是在用眼睛去看书,而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书籍,唤醒身体体“视、听、嗅、味、触、脑”等全方位的感觉和体验,这也是佛教所说的“六根”和“六识”。

    三、把书放在框架体系中去读

    作者斋藤孝理想中的书架是一整面墙的那种,分成许多小格,每一个格子里对应一个主题的书籍,整个一面墙就是一个知识体系。每读一本书,都是放在体系中去思考去阅读;当需要回顾时,只要看一下书架上的书脊,就能联想起书中的内容。

    其实,以书脊联想书中的内容,需要详细内容时再去查阅相关章节,这实际上是给大脑开了一个外挂,相当于电脑外接了一个硬盘。

    既然说到硬盘,网络时代还需要书架吗?电子书不行吗?当然可以,只是书架变成了电脑文件夹和文件管理器,我们可以对书籍进行分门别类地存放,作为一个知识体系的框架。我现在用印象笔记来构建这个知识体系。

    其实,无论实体书架还是电子笔记,核心都是在大脑中要有一个知识框架、书籍的分类,毕竟它们都是大脑的外挂嘛!然后是建立索引,便于查找,这个很简单,实体书读到精彩的地方,写下心得折个页角,下次根据框架找主题,根据书脊找到书,根据折页找到具体内容就ok了;电子书籍更方便,可以直接搜索,为了精确范围还可以给每本书加上标签,按标签分类进行查找。印象笔记甚至可以查找文档内、图片中的文字,方便又高效!

    四、快速阅读

    我至今仍然记得小学老师告诉我,读书一定要一字一句地读,把字掰开读,这样学习才有意义。可是现在一天的微信订阅号推送就相当于半本《红楼梦》,我到什么时候才能读完成呢?

    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快速阅读,基本上一天一本的节奏,这当然不是一字一句的阅读,而是固定一下时间,固定一个地点,自己迅速进入读书的状态,开始快速阅读。

    先是概览, 大体上了解一本书内容,决定要不要读,用什么样的方式读,知道整本书的框架是什么?主要讲了哪些感兴趣的点?

    然后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类似于查找答案,快速搜索想要知道的内容。当然,在面对一个特别难以理解的地方时,要用到跳读,暂且放它一马,往往你把整本书看完时,回头发现当时的难点已经很好理解了。对于认为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用折角法,折起来,便于今后查找。

    这样就在大脑中建立了知识框架和索引,以后就是要用的时候随时调取需要的内容了。

    快速阅读还有一个办法是把选择和阅读分开,比如刷微信,我现在都是集中时间去刷,以最快的速度刷,每篇文章只停留3到4秒,确定是需要读的,就导入印象笔记,大概用几分钟的时间完成选择和分集文章。第二步打开印象笔记进行集中阅读,用上述快速阅读的方法。这样的做的好处,在于减少大脑活动的切换,做选择时安心做选择,阅读时专心去阅读,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关于快速阅读,推荐读读《沟通圣经》第十三章: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沟通圣经》来教你

    五、以输出带动输入

    《逻辑思维》罗胖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时,提到有一条是,读过的书哪怕写一个字,也要写总结,因为只有写下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

    我记得高中时,后排坐了两个美女,有段时间学古文,大家对历史都比较感兴趣,下课大家就在一起讨论历史典故。男生嘛,就为了讨好美女喜欢,我每天晚上回家抱着那本地摊上买的盗版《二十五史》认真专研,白天到了学校就像说书的一样,今天商鞅城门立木树威,明天萧何月下追韩信……,天花乱坠,侃侃而谈,女朋友是没追上,倒把自己的历史功底打结实了。

    那么快速的输出的方法是什么呢?就像是一本书如何快速写出书评呢?秘诀有二:一是转换视角,用自己第一人称的视角去审视书中的内容,换一种方式去表达出来,这里面要加入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过往的生活经验,把所有看到的,想到的,放到书的知识框架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二是善于引用,引用书中精华的观点、精典的句子,以此为依托,由一点发散开来,与自己的既有知识相结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具体的事例,就是一个不错的输出。

    最近流行的读书会、拆书帮,都是一伙人在一起,相互督促、相互交流,以输出带动输入的具体形式。

    以上就是碎片化时代读书的正确知识。最后再分享一下快速获取书单的办法,途径有三:一是知乎发问或搜索,大神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二是豆瓣上有系列内容的书单,还可以查看书的介绍页面,看别人写的书评;三是随手记录,当阅读时发现书中提到了哪本想看的好书,赶紧记在书单中,保证不会错过好不容易进入视野的好书!毕竟每一本书与你的相遇都是缘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片化时代读书的正确“姿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t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