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是我儿子。
他现在两岁半了,可爱,却总是不懂事,说不得。我爱他,却不想他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不想他从小不知对错,我总想教育他。他“胡来”,我就训他,有时候我还会轻轻的“揍”他,目的是想让他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
爱,没必要那么理直气壮结果是,他根本没有理会我的“良苦用心”,他只注意到了我的“恶略态度”,他觉得我对他不友好,我伤害了他,所以他怒对我,他大哭来向我宣示他的不服气和对我的不喜欢。
这时候,总是妻子收场。他充满爱和理解的对孩子讲话,就是“哄”孩子,结果可想而知:他破涕为笑,恢复了快乐的模样。
我就想不通:我对他用心是好的,为什么他就不理解呢?后来我想通了:他就是不理解,因为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他还很小,而且只有两岁半。
我用自认为对的方式对他,其实他并不理解,因为我不理解他。他很小,他希望首先尊重他,尊重他首先要态度对他好,如果态度对他不好他才不管你在说什么呢,他首先觉得你伤害了他,你骂他、打他是因为你认为他不是个好孩子、你讨厌他,他是这样认为的。他觉得你如果先喜欢他、对他好,你就尊重了他,他才听你说的东西。
这就是小孩的思维方式。
爱,没必要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我就改了,我就先压住自己的怒气,然后表现的喜欢他,然后诚恳的对他慢慢的说,他果然在听,当我耐心的反复说了以后,他似乎认为不对,因为“爸爸说这样做不对”,而且他嘴里也在念叨着“再不了”。然后他就又恢复了快乐的模样,心灵似乎也没有受到伤害,看起来还是那么自豪快乐,这也是我希望的效果。
我才意识到改变是从一次次到一点点改变的,而不是一次就改变一大块,不是这样的。而且我真的意识到小小的他并没有对错概念,他的概念来自于我的定义。所以我们责怪他错了其实是误解了他,因为他不知什么是对错。
以前我不理解说指责和批评会让孩子的性格形成中充满羞耻敢,让孩子变得不自信、容易害羞,现在我理解了。因为过分和过多的指责和批评是摧毁孩子自尊的行为,漠视他的自尊就是否定他的人,你认为他不是个好人,不值得别人去喜欢,还是那句话:他的概念来自你的定义,那么此时他就慢慢的否定了自己,当自己做了坏事,当自己不是个好孩子的时候,那么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的羞耻感就产生了,当这种意识固化以后,他的性格中自卑和害羞以及敌意、孤僻就形成了。
对于孩子,我们的爱总是理直气壮,我们爱的方式却欠缺耐性和委婉以及温和。最主要的是控制自我、改变自我,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容许他慢慢理解自己的意思;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容许他可以慢慢长大懂事。
爱,没必要那么理直气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