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路上,最美的遇见
——读《如何设计阅读单》
邢台新教育第一实验小学范伟霞
大阅读是趋势。儿童打开视野,拥有民族的精神,世界的眼光,需要阅读;老师想要快速拔节,快速成长,需要阅读;家庭里缓和亲子关系,建构共同的语言密码,需要阅读;一个班级,丰盈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更需要阅读。
工作几年来,我一直和孩子们共读共写,在班级里探索整本书阅读,也带领自己的班级参加过几期“百班千人”共读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深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怎么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中又有哪些阅读策略?一直是我心里的困惑。就在这时,太行山下读书群中的好书试读开始了,当看到了这本《如何设计阅读单》时,我眼前一亮。
拿到书,读进去,我真觉得如获至宝。它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有理有据的读书实践,非常吸引读者。我真想一口气读完,而我又不喜欢不求甚解,喜欢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入睡的时候,我便安慰自己:好书非一天能读完。所以,这本书成了我的“案头书”,每天临睡前,我都会一点一点地读。
遇见《如何设计阅读单》,邂逅一本本经典童书。
除了“通用型阅读单”这一章节之外,你会发现,前四章的内容,每一个结论点前都会先出示一本书——一书一封面,加上简明扼要、直击核心目标的介绍,随之出示有个性的阅读单。“书中书”,一本本优秀的童书,扑面而来,这是我无意间的收获。当我看到自己读过的书籍时,我内心掩盖不住的喜悦,就像面对面和作者交谈。这本书就像“字典”,我可以有目标地索引。我还可以推荐给我的学生,我们一起阅读。我更想采用“拿来主义”,读完这本书,把这阅读单直接发给我的学生,看他们的阅读效果。我甚至想,自己读完一本后,也设计一张有个性的阅读单。“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深以为然。
遇见《如何设计阅读单》,掌握一个个阅读策略。
自惭形愧,在不久之前,阅读策略到底有哪些,我根本不清楚。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又一个的阅读策略,譬如,预测、推理、联结、比较等等。这本书,不是刻板地说教,它就像一个灯塔,为我们指明阅读的方向,引领我们前进。部编版三年级开始有“策略”单元,课内学方法,课下用方法。课外阅读课程化,这是一个趋势,掌握阅读策略,应该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幸甚至哉,遇见了这本书。
遇见《如何设计阅读单》,激活一重重阅读兴趣。
如何成为一名好读者?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对于“好读者”书中是有定义的,有标准的。有了定义,我们便不会混淆概念;有了标准,我们便有了依据。我们都想向着“好读者”出发。好读者,首先应该是“好(hao四声)读者”。只有好(hao四声)读者,才能有可能成为领读者。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必须热爱读书,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的学生,引领我们的学生。
遇见《如何设计阅读单》,迸发一道道思想火花。
——静者修心,静者生慧。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智慧。这就是所谓的“读书启智”。一个有阅读智慧的老师,一定会带领出一批又一批有阅读智慧的学生。想要成为一名阅读高手,高质量的阅读是关键;想要激发孩子成为一位阅读高手,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训练孩子的思维是关键。这也正是阅读单存在的意义吧!
——如何设计阅读单?读完这本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觉得设计阅读单,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文本最大的特质,挖掘它最大的价值。阅读单设计的核心价值就是培养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孩子爱阅读,会阅读。一个好的阅读单首先应该充满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应该带有激励性,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最后,应该具备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另外,阅读单的设计还要多元,还要覆盖全面,要兼顾各种学生的水平。阅读单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也不能忽视“量变引起质变”的客观规律。读着读着,我便在想,这一年,自己读了几本书。虽然说阅读量不等于阅读力,但是古人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阅读量的重要性。提高阅读力,非大量阅读不可。阅读量是此岸,阅读力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阅读行动架起阅读力的桥梁。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阅读量到阅读力,没有捷径可走,读书万卷始神通!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循序渐进,这才是事物发展的本真规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潜下心来,一点一滴地去做,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收获一点,“积跬步,至千里”。
一路阅读,一路风景。《如何设计阅读单》是我阅读路上最美的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