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听了李笑来老师的一个音频。感触特别深,其实他说的和谢老师、马老师说的非常一致,就是你没有重复一定的次数,没有在大脑内形成真正的神经链接,是很难持久的稳定发挥的。重复,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灵活的必经的过程和工作!是没有办法跨越和省略的,当然,也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笑来老师在音频中分享了一个他弹琴的案例:一个曲子练得遍数多了,他都可以不看谱,坐在那里,瞬间就能把它弹完。但当别人邀请他写出来的时候,他却写了半天。后来他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手指头难道比大脑记忆力强吗?后来,经过了大量的学习,他才知道,这是因为练的次数太多了,整个曲子的手指活动,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神经元的链接,形成了下意识的动作,中间根本不需要从大脑皮层中提取记忆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掌握了一门技能,跨越了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也是大部分技能都需要多年的练习才能习得的原因! 可是,太多的人包括之前的我,都忽视了重复的重要性,低估了学会一项技能的难度,总感觉知道了就可以了,不就那点事嘛,但结果一事无成!
他还说,正因为很多人没有下意识做一件事的体验,所以也就不知道其中的妙处,最终对自己一事无成百思不得其解,常常变成对结果的渴求,表现的没有耐心,甚至钻空子、找捷径,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因为积累不够多次失败;亦或者把原因归结于外因,归结为别人运气好,而安慰自己“命运如此”“不能和命运抗争”等等,殊不知,无意间进入了“没有办法”的死循环,最终自我放弃!

所以,重复绝不是浪费时间,绝不是没有功效,而是神经元产生新链接的关键过程,效果还没有出来而已!一个技能做不好,没有别的,练的遍数太少了!课件讲的不好,告诉自己,讲的太少了!千万不要再去找课件或者听众的原因,回家练吧!记得,第三次导训时,谢老师让我们一个笑话讲一百遍,关莘老师一个课讲上千遍,当时还不理解,现在终于明白,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回路,也才能熟能生巧、妙笔生花!
一个事情做一千遍,和一个事情做一遍一共做一千个事情,结果是不同的!重复的练习吧,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