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出“人才”误区

走出“人才”误区

作者: 笙箫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23:03 被阅读0次

走出“人才”误区

作为一名管理者,能够很好地识人用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鉴别人才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许多失败的管理者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识别人才的眼力,常常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

著名的汽车大王帕尔柏刚开辟自己的汽车代理业务时,曾为自己的公司聘请了一位大汽车制造公司的管理人来负责汽车的统销业务。对汽车来说,这位管理人的知识足以去当一名大学教授。但遗憾的是,这位管理人对汽车的销售、销售人员的管理、如何控制不必要的销售费用、营销策略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由于他来自生产厂家,习惯于汽车生产管理,对如何与厂方据理力争、抓到畅销车的货源缺乏见地,最终使帕尔柏希望落空。后来,他另聘一位善经营懂销售的人,此人十分了解汽车销售行情,推销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注意费用的核算,使帕尔柏的公司蒸蒸日上。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内部都要增添些新鲜“血液”。但如果所接受的“血”型不对,就无法使公司充满活力,反而极大地影响公司发展,甚至使公司“病危”。故此,管理者若能走出以下几个误区,用人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1.“专家”误区

为了保证招聘质量,管理人可能会组织一批由各种“专家”,如人力资源专家、心理测试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招聘队伍。这些“专家”可谓是精兵强将,但在招聘方面也许并不顶用,因为具体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并不会十分清楚。因此,管理人要请一些行家里手来评判,请熟悉岗位的人来招聘新人。

2.“文凭”误区

文凭与学历的确可以代表或说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但不能把文凭、学历看得过于神圣、过于绝对。因为学历、文凭并不等于知识;文凭、知识也不等于才能;知识、才能更不等于贡献。

3.“精英”误区

有人说,“一个诸葛亮是伟大的,但三个诸葛亮就很难说了”。这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好相反。因为聚集“伟大人物”并非就能组成“伟大小组”,即把所有单个令你满意的人放在一起并不一定会做出令你满意的工作。一个好的小组,必须是你擅长这方面,他精通那方面,各有长短,将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变成面面都行的好小组。如同一个好的乐队,吹、拉、弹、唱都有,再加一个会指挥的,就可演奏出好的乐章。如果一个小组,都是精英,如同满盘象棋都是车,见面就“兑”,工作是无法开展的。管理人在招聘人才时,不要指望个个顶呱呱,更不要将同类型的人才凑合在一起,关键是要长短搭配,优势互补。

4.“经验、直觉、测验”误区

直觉、经验、测验固然重要,但不可过分依赖。因为滥用的心理测试也许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反而掩盖了被试者的实际能力。如有些理想人格的模式可以构筑心理学家心目中的某种幻想,但对实际工作并无多大意义。

总之,这里的种种误区只是给管理人提个醒,时刻预防陷老套子,要敢于向传统模式挑战,做出招聘新人的榜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招人的潮流,做新时代的领头人!

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有一个来自中国上海的华人金融家,他的名字叫蔡志勇。蔡志勇20世纪50年代初期投身于美国金融界,几十年来任凭华尔街潮涨潮落,狂澜迭起,他都以自己神奇的智慧和力量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特别是在一波三折、危机四伏的股票市场上,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华尔街的“金融大王”,并于1987年2月1日荣任全美500家大企业之一的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首席执行董事和董事长。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说威廉·伍德希德这个洋“伯乐”是怎样慧眼识蔡志勇这匹“千里马”的。

威廉·伍德希德是美国容器公司的董事会首席执行董事和董事长,是一个“唯才是举”的开明人士,他所管理的容器公司是一家实业公司,下属多家制罐厂,多年来一直想在金融界求得发展,因此,急需聘请像蔡志勇这样的奇才来策划经营,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蔡志勇在金融界所展示的超凡的才能引起了威廉·伍德希德的注意,他慧眼识俊杰,立即与蔡志勇接洽商谈。由于威廉·伍德希德求贤若渴,又不愧是网罗人才的高手,竟不惜以1.4亿美元的现金和股权高价收购了由蔡志勇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董事的“联合麦迪逊”财务控股公司,并邀蔡志勇出任容器公司董事。明眼人一看便知,威廉·伍德希德收购“联合麦迪逊”是假,“收买”蔡志勇是真。

蔡志勇赴任后果然没有令威廉·伍德希德失望,凭借着容器公司的雄厚实力,在金融界大展身手,没多久就使得容器公司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先是动用1.5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运输人寿保险公司的股票,又以8.9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若干家保险公司、一家经营互惠基金的公司、一家兼营抵押及银行业务的公司……并再投资2亿美元,进一步发展这些公司的业务。他连续4年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容器公司的多种金融服务事业。

蔡志勇以金融业务为突破口,并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业务,使该公司1984年资产达26.2亿美元,销售额为31.78亿美元;1985年第一季度的纯收入达3540万美元;而1986年第一季度的纯收入高达6750万美元,同期相比几乎翻番!证券业务更是令人惊叹!仅以1985年为例,容器公司下属的各保险公司售出的保险单面额高达770亿美元。如今的容器公司已今非昔比,它的麾下拥有33个容器厂,在全美500家大企业中排在第130位。该公司的金融服务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不断发展的金融网络。看到蔡志勇上任仅4年,就为公司增加了10亿美元的资产,威廉·伍德希德更加器重蔡志勇,1982年2月任他为执行副总裁,1983年8月又将他升任为副董事长。威廉·伍德希德不无自得地坦言相告:“蔡志勇是容器公司金融服务业的‘顶梁柱’,我们之所以收购他的公司,就是为了把他吸收到我们公司里来。”

1986年威廉·伍德希德退休,按惯例,作为董事长,他在退休之前要向董事会推荐他的接班人。当时有两名候选人,一名是现任副董事长,57岁的蔡志勇;一名是现任副总裁,55岁的康诺。最终,他选择了蔡志勇。因为他清醒地看到,蔡志勇在事实上已成为美国容器公司“伟大的战略执行者”,也更具有“发展事业的信念和能力,更有进取心”。

至此,人们不得不佩服威廉·伍德希德的远见卓识,1.4亿美元也确实花得值得。

人才是一个公司中最宝贵的财产,作为管理者又应怎样快速地拥有这份财产呢?最简单的捷径就是招聘到有用之才,这里有5个锦囊妙计,不妨一试。

(1)重金作诱饵;

(2)高位任他选;

(3)拉拢说服其朋友;

(4)满足合理的要求;

(5)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相关文章

  • 2019-01-23

    走出误区!

  • 走出鹿邑旅游开发误区

    面对问题,走出误区,努力解决创新意识不强、项目支撑缺乏、旅游产品稀缺、专业人才缺少、产业驱动乏力等问题。 近年来,...

  • 走出误区

    写作就是诚实地记录内心的想法。谁能没有想法,但是很少人能够诚实。总认为写作是很神秘,神圣,高深的事情,怀疑自己的感...

  • 走出误区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两种结果,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与普通人的认识有区别! 就拿保健品和营养食品,药品,医疗...

  • 走出误区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两种结果,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与普通人的认识有区别! 就拿保健品和营养食品,药品,医疗...

  • 写日记的几大误区

    双双老师总结写日记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 只有不善言谈的人才写日记 是我以前的误区,觉得只有我这不善言谈的人才喜欢写...

  • 那些年培训路过的坑,今后发展来填

    2017年12月19日,聆听了凯洛格咨询集团合伙人曾双喜老师就《走出培训的九大误区——人才培养项目的精准设计》活动...

  • 向内看,让自己越来越值钱(二)|对标榜样,超越榜样

    昨天,跟大家分享到成长误区的3个大点,今天来跟大家聊聊我是如何走出第一个误区,并帮助更多人走出这个误区的。 焦虑的...

  • 人才选用误区

    人才选用常见四大误区如下:寻找“超人”,“俄罗斯套娃”现象,偏听偏信,个人好恶。 所谓“寻找超人”,就是指选人用人...

  • 走出KPI误区

    管理者在制定制度的时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公司长久的发展。但是,kpi不应作为衡量一个店铺的最终标准,应根据实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人才”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al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