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4章:自我价值感、镜映与自我疼惜

第4章:自我价值感、镜映与自我疼惜

作者: 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 来源:发表于2023-03-26 20:52 被阅读0次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自我价值、自我尊重的评量。年来,高自我价值感已然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而我们认为这个象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上,比起自我价值感,我更看重的是自我疼惜,而我们会在本章告诉你为什么。

    根据一般的看法,自我价值感的培养跟人格发展中的镜映作用有关。简单地说,孩子在父母眼中看到的自己越有价值,他们就会越看重自己;孩子在人格发展的早期体验到越多肯定,就越可能发展出高我价值感。所以,为人父母者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正向回馈和夸赞,以建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镜映”——这个概念在自体心理学上是指养育者需要像镜子一样对孩子的价值、成绩和成就做出适当的反应,孩子在养育者的经年累月的‘镜映’作用下,能够逐渐完成从“外部肯定”转变为“自我肯定”,从而孩子以自信和高自尊的方式去展示自己健康的自恋。

    上图为两种不恰当的镜映方式,一种是僵化的过度认可(僵化而非随着孩子成长而逐渐成熟),一种是僵化的过度贬低,前者孩子会因为过度的赞许而过高看待自己,可能会走向自负和过度自恋,后一种则是无论如何展示自己,得到的反馈都是贬低、负面评价,使得个体畏惧于展现自己的健康自恋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常感觉自己不如人和低人一等,从而走向无能、退缩和逃避。)

    然而根据我们的经验,人们似乎常为低自我价值感所苦,即便以社会的标准来看他们非常成功,也得到很多正向回馈。另外,我们也遇到一些人,虽然小时候得到的正向镜映非常不足,后来却似乎发展出非常正向的自我感。

    最令我们感到忧心的是,我们观察到许多人力图达到一个高自我价值感的理想境界,却在过程中为自己设下了失败的陷阱,困于我们在第1章讨论到的自我憎恨循环中。甚至有些人似乎认为自己生来就应享有培养高自我价值感的必要环境(如关爱、高度的重视、成熟的父母)。当这样理所当然的期待落空时,他们常会怨恨父母背叛、欺骗了他们,有的人就此认定自己不值得被爱;他们把父母似乎不爱他们的事实,当成自己不值得被爱的证明。

    在这一章,我们要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希望能让你对镜映和回馈作用有较入微的了解。我们认为体验到诚实、直接的镜映与回馈,以及学习培养自我疼惜的能力,比依赖他人的肯定来提高自我价值感更为有益。

    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驾驭(精益求精)与成就

    孩子从小就开始经历两种不同的现象,且经常将两者混淆﹣﹣驾驭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带来的自豪。当他们开始学会走路或自己绑鞋带,或成功地将食物送进嘴巴时,他们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满足和驾驭感。

    通过这种驾驭的能力,孩子体验到发现新事物的迷人奖赏;在变得越来越自立、有能力扩展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孩子持续体验驾驭的乐趣,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主。(探索世界事物的过程)实现潜能的本然欲望,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渴望体现的内在成长动力。在这个状况下,父母或教师能做的极致,就是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及一些鼓励性的支持,好让这样的驾驭力绽放、成熟。

    然而,在体验到驾驭的同时,孩子也体验到成就及其奖赏的吸引力。一如我们在第1章提到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受到评价,被论断为好或坏、合宜或不合宜、令人满意或不满意;而且,他们的行为似乎还会造成其他人的愉悦或不悦。这些情况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场域;他人的评价变得比孩子从驾驭中得到的乐趣来得重要。达到理想我的境界遂成为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评价的主事依据。

    镜映:学习如何看见自己

    镜映是成长中的孩子从照顾者那里得到回馈的过程。镜映有几种类型,而人们最常体验到的是凹面镜映和凸面镜映。正如凹面镜会继小本来的形象,过度的批评会产生心理上的凹面镜映作用,使得孩子把自己看得比实际要小,并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个不中用的人。而在光谱另一端的凸面镜则会放大原本的形象,如果父母过度、不合理地夸赞孩子,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心理层面的凸面镜映作用,使得孩子看起来比实际的大且重要。

    通过内射,孩子囫囵吞枣地接受了父母的评价功能(创造了所谓的超我,或内在父母,或理想我),自我价值感就此被这个内在判官给左右了。这个内射权威的本质(严厉、宽纵、不一致或僵固)跟提供给孩子的镜映息息相关。镜映功能的扭曲(如高估或低估)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产生根本的影响。

    孩子若被父母低估(亦即接收到凹面镜映),就会倾向内射一个低估性的内在判官,以至于相信自己是愚钝、没有价值的,对自己充满怀疑和不确定感。这样的孩子会长成一个自卑、没有信心的大人;他们也许追求完美,但永远不会对自己感到满意。他们舍弃了伴随驾驭而来的那种自然的愉悦感,选择去依从这种贬抑性的评价过程。这往往就是他们亟欲追求理想我的潜在原因。

    然而,权威者的过度赞扬通常也不会带来比较快乐的结局。这种扭曲(凸面)的镜映也许确实能让孩子产生一种表浅的高自我价值感,但如果他心中没有相等的驾驭感,孩子会直觉地认定它是虚假的。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经常会鄙夷那个外在的权威(然后连带地,蔑视所有权威);同时又因为愚弄了那些重要的权威而厌恶自己,但仍不惜一切地去维持那个假象。所以,父母的过度评价表面上或许可带来高自我价值感,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更深、更危险的自我厌恶心理以及对他人的鄙视。这些人往往成了社会的领袖和标杆,是大众仰慕和想要仿效的对象﹣﹣例如,政治领袖、影视偶像、摇滚明星。

    通常,孩子体验到的是无法预料的凹面和凸面镜映组合,从而发展出一种不稳定的自我感。如果父母展现的是漠不关心的态度或根本没有镜映的能力,孩子很可能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没有价值和不值得被爱。缺乏某种镜映,心理上的存在感(亦即自我价值感的前身)可能会萎缩,日后想要提高自我价值感将是极为困难的事;(凸面的镜映)即使这样的尝试看起来很成功,但因为缺乏真正的基础,所建立的自我价值感也可能是不堪一击、虚有其表和不健全的。

    另有一种我们所谓的如实镜映。采取这种镜映的父母,会根据他们对孩子真实的了解,提供给孩子诚实、合情合理、实在的回馈,也

    乐于聆听孩子的感受和观点。这样的镜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如实、正向的自我感,接受真正的自己。重要的是,即使一个人没有在童年得到这样的镜映,他还是可以让它成为其成人经验和关系里的一部分给予并得到这样的镜映,是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追求高自我价值感:重蹈覆辙地追求新目标

    高自我价值感已然成为许多治疗师和教育者致力的一个主要目标,他们把它当作一个必须达成的目标,致使自我价值感成为一个新目标。努力追求这样的理想很容易让人重蹈覆辙,陷入自我憎恨循环。在试图达到高自我价值感的过程中,人们会因为没能完美达到目标而憎恨自己。他们也许会得到表浅的高自我价值感,但最终反而会更加厌恶、憎恨自己。他们把自我价值感当成理想,却因为试图得到它而失去它:不仅学生如此,他们的老师也如此。我们遇到许多陷入自我憎恨的教育者,他们认为自己是不胜任的教师,因为他们没能让所有学生都产生高自我价值感!

    我们每个人更需要致力的是发展自我疼惜、自我接纳和自爱的能力,如此才能更充分地体验到与他人之间的爱。然后我们也才能接受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程度,无论高或低,而不去制造更具破坏性的自我憎恨心。

    演练我们在第1章描述的5A步骤(觉察、承认、接纳、行动、欣赏),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你汲取更多的自我疼惜,觅得更圆满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4章:自我价值感、镜映与自我疼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cn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