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时候,总是要有规划,写成有组织的整体。谁规定必须如此?人在思考的时候,本来就是散漫的。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重新组织起来吗?组织起来,有条理,方便读者理解。但也有人喜欢读别人的手稿,从只言片语中去寻找思路的线索,此中滋味更迷人。何不偶尔尝试用这种方式写作?便算是懒人的随性,也无可厚非吧?
马卡连科:“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在于明天的快乐”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前途的希望”
老百姓说的“有奔头”,就是能够看到更加美好的前景,于是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在帮助孩子看到美好前景上做了些什么?
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
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是不一样的
读了理论,或者说道理之后,觉得很是认同。但是要把它联系实际,在强有力地将它运用到实践当中,还需要花许多的心思与时间。
以自己的教学为例入手,尝试去琢磨。我的学生,学前教育的,以及其他专业的师范生,还有家庭教育课的学生,会被什么样的愿景所打动?如何用愿景激发他们提升自己的意愿?
描述愿景要使用讲故事、作比喻的方法,尽可能把它视觉化。
优秀教师可以获得的荣誉、成就感、被感谢、价值感。被欣赏、被尊重、被爱,被很多人视为重要的人。
教师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感觉找到了,这应该就是教师的愿景,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如何把这点用故事、比如去表述?如何视觉化,激发学生的情感?
上周讲课的时候,我讲了自己在幼儿园当教师时的经历。有时候,幼儿会把其他老师奖给他们的贴纸送给我,直接贴到我身上,结果我身上满是贴纸。我要离开幼儿园之前,对班里的幼儿说以后不再来这里教你们了,有的幼儿表达了对我的喜欢与不舍,还有一个男孩主动来拥抱我,还亲了我的脸颊。这个男孩平时显得自卑,容易沮丧,而且有时候还会咬人。但我有尝试去鼓励他。过后,若兰告诉我,这两个例子让她觉得,以后如果也能遇到这样的情形,会觉得很幸福,而且她对于以后去幼儿园也不那么紧张。她的话让我觉得被肯定,所教的内容有价值。
这大概就是无意间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愿景。但是,依我的风格,要达到这样重要的目标(即把这种想法变为学生的信念,有强烈的意愿去这样做),是需要又准备有计划地进行的,而且还是个长期的“工程”。我要把这个理念融合到课程里面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