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理解的“残障”
“你们残疾人应该融入这个社会,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孤立。”
这是时常他人问及我的话题,我想说的是,残障人士若真的融合这个社会之中,那么就没有“你们”了,只有“我们”了。其实残障也是“被需要”的。
于残障人士而言,“被需要”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条纽带,一座能够尊重彼此,平等相待的桥梁。
由于脑瘫,行走不便,我每次走在街上,总有些“热心肠”的陌生人,报以同情询问我得什么病时,为何异于常人。
对于这种情况我已经习以为常,经历多了也就麻木了,我可以理解为他们是一种善意的关怀,但这种方式让我难以接受。他们的善意无时无刻警醒着我,我是一个身体有残缺的人。从出生伊始,我就被贴上残障的便签,并伴随我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生活中的确会因为身体残障给我带来诸多不便,有时也会产生自卑感,这并不代表着我要放弃追求平等和实现人生价值权利。
很多时候,当我们渴求证明自己的价值之时,却有无数的“好心”剥夺了证明自己的机会,有时还因拒绝的太过生硬还会被人误解“不识好人心”。
被需要理解下的“残障”残障人士在渴望“被需要”的同时,有时也意味着是被牵制、被捆绑、被要挟。我支持残障人士表达合理的需求,善用社会的设施和享有的权利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但请不要过分依赖正常人的同情和怜悯,对于正常人,也请不要一昩的给残障人士贴上强者、弱者的标签。如今新闻媒体大肆宣扬某些残疾人士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把他们当作一种标杆,一种典型,其背后也过分强调他们的特殊性,殊不知他们只不过是这个社会中的普通一员?而社会上部分人对残障的错误认知也导致畸形的“被需要”。比如“某某脑瘫考生在高考超一本线多少分”,留言中往往会出现“我的智商不如脑瘫患者”等错误认知,其实对于大多数脑瘫患者而言,脑瘫并不影响智商。向正常人普及残障的正确认知,促进彼此沟通,才能真正理解残障的“被需要”。
王小波曾言:对待残疾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把他们当作残疾人去看待。这篇文章与其说被需要理解的“残障”,还不如讲被需要理解的“平等”。或许这种残障不平等的观念在人们的认知中根深蒂固,不过我仍希望有一天,假如你向残障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时,你想的,只是出于好心的帮忙而已。那时“你们”就变成“我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