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于微小中见卓著

于微小中见卓著

作者: 猫七七的萤火之森 | 来源:发表于2024-05-25 04:15 被阅读0次

日本的动漫精彩纷呈,美国的电影恢弘大气,而我们中国,好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么便大错特错了。我们中国很擅长一种捕捉:从微小的事物中去寻找伟大。

这听起来很矛盾,但是说出口大家却都能理解的对吗?

这可能跟我们骨子里的东西有关。我们喜欢观察,喜欢思考,喜欢从细小的事情中得到一些广大的视角。就像露珠折射出的一片世界,其实那个世界看似微小,但它已包罗万象。

我们见微知著,不是管中窥豹,也不是盲人摸象。而是从微小的细节去发现去推断出更多更伟大的东西。

如果要我举例的话,我不怎么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但我喜欢听音乐,你看筷子兄弟的《父亲》便让我记忆深刻。

以前做姑娘时,在爸爸的生日上去唱KTV,我便唱了这首歌,唱哭了我和老爸。现在想想,打动人的不仅是歌词,也是我们的故事啊。

现在与父亲相媲美的是《是妈妈是女儿》我也很喜欢这首歌,里面那些微小的描述:早上吃饭了吗?按时睡觉了吗?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让我们想起妈妈,确实就是这样的啊。

唠叨着小事,却把我们照顾的无微不至。

1.如果中国能出彩,必然是见微知著

我们不跟美国拼那华丽诡魅的技术,他们本来就擅长打打杀杀,电影技术也很厉害。

我们可以发挥我们自己的长处,越是从微小中蕴含丰富无限的能量和生命力。我们像蚂蚁,看似不起眼,却是人生的大力士。我们像水滴,看似柔软,却能滴水穿石。

中国真的很擅长“扣糖”,比如那些恋爱综艺节目,你看那些评论什么的,有些真是观众想象力丰富,有些真是抠糖吃啊。

现在中国的电影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Ai盛行,如果可以借助Ai的力量就好了。

我对电影和电视剧制作真的是不懂,一窍不通的那种。但我喜欢观察,或者说中国人都喜欢观察,也习惯观察,美国人可能喜欢亲身上阵,中国人喜欢思考的即使不能亲身上阵,也能从观察中获得很多很多东西。

2.个人特色才是真的个性

前段时间看垫底辣孩的作品,他模仿岩井俊二的作品拍了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里面的一些细节。

其实岩井俊二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的作品有他浓郁的个人色彩,就是个性在里面。

岩井俊二的作品通常以纯爱、浪漫、暗恋和物哀为主题,其电影镜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尤其在色彩运用上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他的电影即使面对死亡,也设计得唯美而富有诗意。岩井俊二善于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段对电影进行剪辑处理,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他的电影以清新独特的影像风格及丰富细腻的感情为主要艺术特色。

嗯,以上一段为摘录,摘录于百度中。

如果我们也能把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放入电影电视剧里,那么我们也是无可取代的唯一呀。

嗯,中国的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其实拍摄也有自己的特色,让人看了就知道是他拍的。

其实我觉得我们是人,是人就有个性,我们如何从我们所做的事情体会出我们的个性并把它发扬光大呢?

就比如拍电影,就比如画画,就比如跳舞。

有了无可取代的个人鲜明的特色在里面,这个画才有出彩的可能,这个舞蹈才有出彩的可能。

艺术,来源于生活。

所以,让我们中国更加的见微知著,我期待我们中国的作品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

相关文章

  • 细微处见卓著

    2018年12月12日,我们阜欣小学一共11位老师,早上六点就早早的来到了市教育局门前集合。我们一行人带着...

  • 微小说

    世人皆在意于宏大、留心于昭明,而审察乎微小者几稀,故见端以知末、见微以知萌者,唯圣人能之。 昔者,箕子见帝辛,帝辛...

  • 于朦胧中见朦胧

    立冬了,天空中细雨夹着薄雪。 我一直不懂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更害相思的意思。 今时今刻,转身之人,徒留背影,我...

  • 于平常中见真情

    最近因为一个憋半天发不出来的感冒,引发了一段超长时间的咳嗽,中药西药吃着玩一样,但都不见好。可能太盼望着好,反而总...

  • 于平淡中见真情

    以前

  • 于点滴中,见无穷

    “还记得,那些年5点钟起床的你吗?” 昨天晚上刚好看到。 本来想看看就过了,但又感觉不写点什么有点遗憾。 于是写下...

  • 于平淡中见惊喜

    原创|秋日朗月 壹 生活由读书时代的三点一线变成工作后的两点一线。每日重复家到公司,公司到家的路线,即使婚...

  • 【于凡尘中见美好】

    一、 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与空间静下来感受、发现、思考、觉察、领悟~ 每当休长假都会有所收获,这是时间带来的幸运。你...

  • 于众生中见如来

    周末在与朋友交流的时候,聊到一个问题,当我们与别人打交道时,如何才能观照到别人的真心? 当时由于一起交流的朋友较多...

  • 爱要感受得到——读吴松超老师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有感

    吴松超老师在其卓著《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谈“于永正成名师,不是偶然”中说到: 于老师不仅仅课上的精彩,最感动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微小中见卓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hf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