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节利率可以有效的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利率上升,意味着人们借贷的成本上升,存款的收益增加。这样,借款者的负担就会加重,借款需求将被抑制,资金所有者就倾向于把资金存入银行,市场的流动性下降,通货膨胀会被压缩。
政府通过对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利率水平,从而对不同的行业形成不同的支持力度。对于需要扶持、优先发展的行业,就实行优惠利率,从资金面来支持其发展。相反,对于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就通过提高银行利率的方式来提高其收入成本,限制其发展。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利率提高时,一方面人们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得银行可动用的资金增加,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某些行业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有可能使另外一些行业的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这些行业的社会产出减少。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动用利率杠杆,来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经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上调利率时,在国际上就会形成利率差异(洼地效应),这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当国家收支出现严重的逆差时,就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资进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反之,也可以消除顺差。
利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每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利率的变化极其敏感。提高利率,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预期的利润率就会下降,企业就不会继续扩大规模,从而影响新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提高利率,也是政府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表现,这就必须会影响社会总体需求的增加,企业甚至可能因为利润下降而减产裁员,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失业。当然,降低利率,也未必就可以增加就业。因为如果人们对经济前景的展望过于消极,即便手中有钱也不会消费,经济危机的情况就是如此。
利率对股票市场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一旦有中央银行加息的消息传出,股市十有八九会下跌。这主要是因为利率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影响股市:其一:利率提高,存款收益相应提高,人们就会增加银行存款而减少股票持有量,即意味着股票需求减少,股价必然下降;其二,利率的提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预期利润将减少,人们预期股票价格将下跌,便会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其三,中央银行突然大幅提高利率,使经济体系无法承受高额利率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经济衰退,股市必然大跌。
尽管如此,但股票价格变动的成因非常复杂,利率只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因而加息对股价下跌的影响很可能被其他利好因素所抵消。所以,利率对股票的影响是复杂的,不能盲目跟风,需要自己综合考虑,谨慎的得出结论。
利率对房价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利率上涨,购房者需要支付的利息就会增加,购房的需求就会得到抑制,导致房价出现下降;其次,部分已购房者需求偿还的按揭贷款就会增加,一些无力偿还的人就会出现“断供”的情况,引起房地产市场恐慌,加快房价下跌的程度;其次,地产行业极度依赖流动性,如果银行加息,房地产商的借贷成本上升,还贷压力也会增大。企业必然要快速出售房产,以尽快回笼资金,极有可能出现打折出售的情况,从而使房市整体下跌。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个国家都经历了一轮房价上涨期,在此期间人们坚信房价只会上涨而不会下跌,因而房地产投机极为活跃,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自2000年以来的美国。但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和次贷危机的爆发,房地产价格暴跌。这表明随着房地产价格的连续暴涨,危机也在不断孕育,当积聚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爆发出来。
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借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A种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
1987年8月后,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英镑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都会下跌。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渐回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