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佳句集注译(雪)
1、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注]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韵:风韵。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4、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5、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8、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10、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1、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12、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13、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1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注]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15、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注]
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16、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17、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18、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
19、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注]
城里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距十里天气竟不一样。
20、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注]
嘉:好
瑞:指瑞雪
天教:天赐
岁除:即除夕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21、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注]
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
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22、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注]
朔风:边塞外凛冽的北风。
倩魂:少女的梦魂,典出唐人小说《离魂记》。此处指作者自己的梦魂。
桃花月:即桃月,农历二月桃花盛开,故称。此处代指美好的时光。
凛冽的北风,将三更天还在飘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飞扬。在梦中,相思之人还在迷恋开满桃花的明月之夜。梦是那么美好,不要催醒他,让他在美好的梦境中多转一转吧。
23、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
虚庭:空空的庭院。
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重闱:父母居室。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24、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注]
拏(ná):通“桡(ráo)”,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2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注]
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26、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注]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碧:青绿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27、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28、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散彩:放射出光彩。
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29、飞雪带春风,裴徊乱绕空。
30、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注]
寒冬腊月夜漫长,天上落雪暗无光。
31、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
[注]
春浅腊侵年: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后较迟。春浅,春天来得早。腊侵年,因上年有闰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腊,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季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
春妍:妍丽春光。
32、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注]
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33、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34、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35、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36、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注]
空中的飞雪,浮苹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词人的双鬓相比,还是头发白。结句叹己由愁而发白,有感叹老之已至之意。
37、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注]
古人煮茶,非常讲究选水。扬水江南水,有“天下第一泉”之号,词中的“一品香泉”,也许就是指这最佳的泉水。“轻涛”三句,细写烹茶的情状。宋人很讲究煮茶的方法:把泉水倒进茶瓶,用风炉加热,小沸即可(即术语的“蟹眼”),再把研碎了的茶叶投入,便有白色泡沫浮茶汤上面,称为“玉乳”、“雪花乳”,然后轻轻搅拌,便可斟饮。
38、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39、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注]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40、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41、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42、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43、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44、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45、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46、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47、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48、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49、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注]
鸳机:刺绣的工具。
50、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注]
枻(yì):船舷。
我拿起船桨击打船舷高唱一曲,嫦娥仿佛要从天而降,挥舞着万里的冰雪。
51、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52、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53、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54、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
[注]
椒:梅花含苞未放时,其状如椒也。
古松积雪飘来寒意,岭头冬云吹成冰冻,数点红梅绽出浅浅的春色。
55、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注]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56、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注]
骎骎(qīn):马飞跑的样子。
我们的马车匆匆赶路投宿,来到这弥漫着飞雪的小孤村。
57、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注]
篝:熏笼。这句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58、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5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
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60、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61、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注]
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春天来临,南楼上的积雪已经化尽。春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也依次绽放。
62、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注]
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63、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注]
迟日:春日。《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观赏那残雪未消的玉色楼台,游览那斜阳辉映的美丽园林。
64、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注]
九衢: 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65、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
66、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67、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注]
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
68、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69、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
[注]
漼溰(cuǐ ái): 意思为霜雪积聚。
洛泽: 冰冻貌。
寒霜白雪纷纷降,薄冰厚冰亮晶晶。
70、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注]
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71、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注]
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雰(fēn)雰:纷纷。
益:加上。霢(mài)霂(mù):小雨。
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
72、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
脊令:借指兄弟。“脊令”是一种水鸟,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诗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雪满颠:比喻白发满头。
73、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注]
雪胫: 指被埋于雪中的小腿。
冰须: 结着冰的胡须。前者极写雪之深,后者极写天之寒。而一“惯”字把卖菜老翁饱经风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皑皑雪中,寒风凛冽,行人稀少,只见一位衣服褴褛的卖菜老人,伛偻着身子,挑着箩筐,踏着冰雪,走门串户,嘶哑的叫卖声,颤颤悠悠,回荡在大街小巷。这是一幅“雪中叫卖图”。
74、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注]
尔来:近来。
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75、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注]
眇(miǎo)视:仔细观看。
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76、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注]
穷冬: 古代对冬季的别称,也指深冬和隆冬。
77、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78、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79、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
[注]
龙沙: 沙漠地带的通称。
80、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注]
穷冬:隆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