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佳句集注译(风)
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注]
“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2、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注]
容易: 这里作轻易讲。
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3、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4、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6、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
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注]
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9、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
[注]
风雨替花愁:即“替花愁风雨”的倒装。
休:凋落
10、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注]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11、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12、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14、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15、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1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17、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18、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
19、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20、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2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2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3、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
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24、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
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25、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注]
泥莲句:泥莲,指荷塘中的莲花。倩,请、恳请。此处谓莲花被藕丝缠绕。
别拈香一瓣:谓分别之时手中握着一瓣芳香的花。
风中的柳絮残飞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别离时拈一花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26、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7、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2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9、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3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注]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3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注]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32、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33、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34、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注]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35、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注]
芳菲:花草香美。
“冲寒”句:意即“先喜(红梅)冲寒迎东风而笑”。
3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7、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38、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 通:濛)
[注]
不解:不懂得。
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39、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40、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注]
淡淡的浮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天边的月亮也显得朦胧遥远。以“疏疏”状月,除了给月儿加上月色朦胧、月光疏冷之外,仿佛那还是一弯残月,它与“淡云”、“晚风”、“落梅”前后相衬,构成了幽静中散发着凄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
41、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42、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注]
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
雨余:雨后。
4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清光指月光)。
44、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
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
4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46、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47、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8、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注]
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
49、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注]
行人:指王宁。
幽境:清幽的胜境。
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50、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51、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
生意:生机、生气。
满:遍布,充满。
参(cēn)差(cī):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5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3、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断雁:失群孤雁)。
54、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55、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注]
梦雨:迷濛细雨。屈原《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
尽日: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灵风:神灵之风。《云笈七签》:“灵风扬音,绿霞吐津。”不满旗:谓灵风轻微,不能把旗全部吹展。
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
56、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
西风萧瑟,溪桥边树枝头的枯叶被吹得零落纷飞,菊花也垂首自哀,尽显秋的荒凉。风尘满身,前路漫漫,何处归程。坐骑蹄踏寒露,远处晨鸡报晓,天际淡然月影,身处荒村陌路,满怀孤寂。
仕途坎坷,身心疲惫,十年后的故地重游竟有如此多的感慨,暂且饮尽杯中离别的酒,君莫窃喜,君不见六朝奢华也终付与一江流水,万千感慨尽因暮色天涯。
57、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注]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58、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59、。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注]
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
60、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注]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61、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62、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
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催趁”;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催衬”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衬”,施舍,引申为帮助。梧桐落:在古典诗词中,桐死、桐范既可指妻安的丧亡,亦可指丧失。前者如贺铸《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后者如《大唐新语》:“安定公主初降王同蚊,后降韦拐.又降崔铣。铣先卒,及公主亮,同咬子隘为骈马,奏请与其父合葬,救旨许之。给事中夏侯镊驳曰:‘公主初昔降婚,招桐半死;遗乎哥酪、琴瑟两亡’……”“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劲吹,帮助即将凋落的梧桐叶更快飘落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赵在旁,又帮衬许多好言。夸吴氏名门富室。”又:杨金本《草堂诗余》作“天”。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秋色:《花草粹编》作“愁也”。
香火就要熄灭,酒也所剩无几,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
63、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64、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65、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连春)付与东流水。
66、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注]
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67、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68、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注]
倩魂:少女的梦魂,典出唐人小说《离魂记》。此处指作者自己的梦魂。
桃花月:即桃月,农历二月桃花盛开,故称。此处代指美好的时光
6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
[注]
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
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70、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7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注]
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
72、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注]
乌:乌鸦。半飞:分飞。
霜凄万树: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73、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注]
袅袅:微风吹拂。
74、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注]
亭午:正午。
7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注]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76、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77、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注]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79、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80、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注]
殷(yīn):震动。
疾风驱使着骤雨倾倒在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殷殷隆隆。
81、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82、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注]
倚棹:停船。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83、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
84、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85、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86、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注]
突然之间,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飒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顿感忧伤。
87、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注]
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
88、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89、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90、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91、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注]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92、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93、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94、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
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95、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注]
秋雨料峭,寒意肃然,北风萧瑟,秋江清爽。
96、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思君心郁陶。
[注]
玄蝉:即寒蝉。
郁陶:郁闷忧愁。
97、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注]
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98、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注]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99、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100、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101、春风知别苦,不遣(让)柳条青。
102、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注]
薄晚:临近傍晚。
流潦:指雨后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
傍晚时候,西风吹来了冷雨。到了明朝,当更为路上积满潦水而忧伤。
103、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104、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05、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106、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注]
漾:吹过。
脱:脱下。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107、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108、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同时妙用夸张;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发,把长江拟人化,手法新奇!
109、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
110、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111、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注]
著意:著,显露;显著。意,情景。
隋堤柳:指隋炀帝时在运河堤岸所植的杨柳。
春风和往年一样,十分关心隋堤上的杨柳。
112、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注]
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113、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114、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
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115、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注]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
116、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注]
红姑娘:酸浆之别称。多年生草,高二三尺,叶卵形而尖,六七月开白花,其果实成囊状,色绛红,酸甜可食。
骚屑:风声。
霞绡(xiāo):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117、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118、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119、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注]
住的地方长时间盖满霜雪,北风不分春夏呼呼刮起。
120、风无纤埃,雨无微津。
[注]
微津: 谓细小之水滴。2.小渡口。
121、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注]
莽莽然 :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一片迷茫。
依稀 :隐隐约约。
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
122、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
[注]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情境。白雁一声,报道了霜天的降临,照君就是在这揪心的悲秋时节出塞的。
123、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124、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注]
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
125、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126、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注]
凉云:秋云。谢眺《七夕赋》:“朱光既敛,凉云始浮。”
127、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注]
吹五两:古代以风力足以鼓动起船帆为吹五两。五两,由鸡毛做成的重五两的觇测风力之物,系在船尾以候风。
向哪里寄托相思之情呢?南风很大,船行驶得又很快。
128、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注]
春风吹动旌旗拥有万夫,幕下将领们盼望塞外草枯。
129、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