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刻谈论快速阅读、一年读书上百本的时代,好像每个月读一两本的成绩都拿不出手;
人人都在说碎片化阅读,挤地铁的十分钟不放过,听从他们所谓的碎片化就是要争分夺秒,于是不管有没有读进去,总之,把时间利用起来了,就安心;
每个想教你写作的人,都会说,多输入才能多输出。可是怎么输入,又怎么输出,真的懂吗?所以,报了培训班依然写不出一篇好文章,然后更加焦虑,越来越怀疑自己。
……
曾经我也如此。那么“努力“去读一本书,抓紧一切碎片时间,越读不懂,越更加认真读每一个字,然后,就更加迷惘。恶性循环。
直到我最近了读了日本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的阅读中存在一个原则性问题:我不过是“看”了书,但读没读懂,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对于读书和写作的人来讲,是致命的,不是吗?于是,我按照作者的提供的方法——“笔记本阅读法”,来开展我的阅读,将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所有自己感兴趣的关于书的信息都记录到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并且直接根据自己记录的信息指名购买书籍,用作者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记录读书笔记,然后闲时通过重读笔记来帮助自己获得创作灵感、达到书中知识内化,让自己获得成长的目的。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让我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柳暗花明”的体验。
奥野宣之,是日本著名的“学习方法推广人“,是专门教授别人怎样学习的培训师,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再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并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他还著有《“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如何写游记和散文》等等。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所讲的读书方法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首先,通过记录,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无论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对某本书的介绍,还是从书评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的相关信息,亦或者是朋友推荐的书单,只要自己想读的,相关的一切信息都可以保存下来,列在一张购书清单里,夹杂笔记本里,还可以把相关的书籍报道,书评内容做成剪报一同放在笔记本里。这些都会在将来的购书体验中为你提供最佳选择和最完美的指导。
第二,通过记录的购书清单,到店内购书也是个不错的体验。
制作自己的购书清单,绘制成表格,写清楚书名、作者名、出版社,这样就可以指名购买喜欢的书籍了,并且永远不会出现在书店想买却不知道买哪本,或者买了一大堆却很久都不会去读的书的情况。
另外作者还建议,旅途中一定不要错过当地的书店,因为有些书可能只有本土的书店才会售出哦。而这些体验,都将会呈现在你的读书笔记里,并且为你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第三,笔记读书法,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作者在这一部分为读者呈现了一次关于阅读的饕餮大餐,即“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首先,在读的过程中,准备三种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在第一遍通读的过程中,将那些自己认为好的内容的一页折角,中途中断阅读就将通读书签夹在其中。
第二次重读,读一次折角的部分,如果在第二次依然能够打动你,再将此页另一角也折起来,当然中途中断阅读就将重读书签夹在这一页。
再重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标记,然后中断阅读就用标记标签夹在其中。
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葱鲔火锅式“,这个读书笔记就是本书最重要一部分。原则就是,将第三次阅读中用笔标记的部分摘抄下来,摘抄过程中要保持原汁原味,摘抄段落之前用特殊符号O标记。在摘抄之后,另起一段,用☆标记,写上自己的评论,感想,甚至是简单的一个词语。评论部分不要求格式,不要求多寡,总而言之记录的是来自你内心最深处,最想说的话语和最真实的感触。
其实很多伟人都在用这样的读书方式,比如毛泽东,他在求学的时候,学习《伦理学原理》一书,他写了近两万字的笔记。这种读书笔记,能够让我们更加主动去思考,吸收书里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智慧,指导我们的实践。
第四,通过重读,收获大创意。
自己创作的最初源泉,一定来源于你的读书笔记。何以见得?那些没有读书笔记的人,是很难坚持长时间输出的,因为他们的知识没有形成体系,他们的创意,仅仅来自于当下的新闻事件或者感触。这些感触不通过记录、积累,转瞬即忘,又怎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灵活运用呢?而被记录下来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某种思考的线索。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有其独特的方法,而非蛮干。这本书让我眼界大开。梦想着成为一个读书人、写作人,我曾不得其法。
无论你现在身处哪个阶段,如果很迷茫,走不下去,就停下来,去思考,去求教,学会使用巧劲儿,莫要硬闯。或许那些过来人,能够一语惊醒你这梦中人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