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节日很密集,五月的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六月的儿童节、父亲节,而且有意思的是,都不算是传统节日。如果去查询一下相关的历史,很容易发现这些现代化的节日起源,几乎都对应着对人类文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事件,而设立这些节日的初衷,或是为了唤起社会的关注,或是为了引发群体的思考。
但眼下,消费主义几乎绑架了每一个能够绑架的节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以感恩和爱情为名,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软文,都在对受众重复一句话:买我,买我,买我,买我你就是可爱的、孝顺的、幸福的!
劳动节和青年节很难作文章,主要还是出行类的服务商吆喝吆喝。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就可怕了。媒体为了点击率,商家为了销售额,倾尽全力地煽情,以收割我们的情绪、注意力、和金钱。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过节呢?我想一定不只是为了替消费主义提供一个全力发挥诱惑世人的平台。
如果有一天,母亲节的时候,不再有人说“母亲节用帮妈妈做家务来感谢妈妈”(搞搞清楚啊,家务是全家人的家务,不能因为平时都是妈妈一力承担了,就理所应当变成妈妈的任务),重新思考母亲这个角色背后意味着什么。而不是一面泪流满面地歌颂母爱的伟大,一面用所谓的母性绑架明明应当是丰富独立个体的母亲们。
如果有一天,儿童节的时候,除了在商家的鼓动下给自己买一堆低幼商品然后说“谁还不是个宝宝了”,也能思考一下儿童作为最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困境,想想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我们,能够为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育儿环境做些什么。
如果有一天,父亲节的时候,不再一味地被媒体鼓动,强行附和所谓的“父爱如山”,也能够去想一想,是什么样的社会语境,让大多数的父亲沉默而不擅沟通,以及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我们,能不能通过言行和态度的改善,提供一个更有弹性的舆论环境,让父亲这个角色不必强撑,让他们的软弱也能够被体谅,让他们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家庭中来。
如果某一天,这些角色都能够被重新思考、解构、和重塑。那现代社会和传统角色之间的割裂,是不是就能够被调和,我们的儿童、我们的父亲们、母亲们,也都能获得更自由,更舒适的生存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