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夏夜》是一篇写景小散文,作者上海市五年级10岁的王祯心同学,读了这篇小散文,我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有,作者给我们的启发是:以能力为导引写景抒情。
有哪些能力发现点呢?
发现一作者的认知策略是“先分后总”。
开头写景和人:夏天的夜晚繁星满天、月亮婆婆时不时的从云朵里探出头,家家户户亮起了灯。人们在小区里跑步、聊天,享受着这夏夜的凉爽。
第二段写花:害羞的花朵在傍晚静静地开放,嫩芽芽也从树枝上悄悄地探出头来,蝴蝶花跟着爆开了籽……我恨不得从树上采一片绿枫带回家做书签,恨不得从花丛中摘一朵花戴在头上。
第三段写小虫子:小虫子、小动物们开起了“K歌晚会”。道路两边的草丛里时不时地传出奇特的叫声:“知了,知了”“咕呱,咕呱”“唧—唧—”……就连晚风姑娘也来参加了,她吹动了树叶,“沙沙沙……”宛如一首优美的交响曲!
第四段写蜗牛:我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它正驮着它的深棕色“小房子”,好像并没有动,静静地停在那里,我感觉时空好像停止一般。过了很久很久,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它是在爬的,只是爬得很慢很慢,约莫一刻钟,它仅向前移动了大约10厘米。我在心里暗暗的为它鼓劲“加油,长寿老蜗牛,你一定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最后总结升华主题:夏夜的小区那么柔美、那么热闹、那么神秘!
发现二作者的感知方法是“三步感知”。
这三步是:有什么——怎么样——感受如何。比如:
“害羞的花朵在傍晚静静地开放(有什么),嫩芽芽也从树枝上悄悄地探出头来(怎么样),……我恨不得从树上采一片绿枫带回家做书签,恨不得从花丛中摘一朵花戴在头上。(感受如何)”
朱自清也是这样的感知方法。我们看《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有什么)。叶子出水很高(怎么样),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感受如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什么),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怎么样);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感受如何)。
“有什么”是叙述,作用是使人知道描写对象。“怎么样”是描写,作用是使人知道描写对象什么样。“感受如何”,可以是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联想想像,或者是自己的内心独白。它的作用是使描写变得形象。
发现三作者的写作技法是“抒情式景物描写法”。
抒情式景物描写法就是在写景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写景来实现的,是情与景有机结合的结果。自然界的景象是客观存在着的,作文里面的自然景象,是受作者个人的情和意支配的。
文中,无论是星星月亮,还是花、小虫子、蜗牛,在作者笔下那么“那么柔美、那么热闹、那么神秘”,景物中所包含的情感正是作者的情感。
这种写法,既可以景生情,也可以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这种写法的妙处,往往是绘景而不止于景,抒情而不直写情,情景交融,深切动人。在一般情况下,情是主要的,景是次要的,写景是为了抒情,决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感受力、认知策略、写作技法就是我们的写作魔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