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里的路明非曾是个衰小孩,懒散不得志,活到十八岁,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在高中枯燥的生活里的爱好之一就是跑到家旁的书报亭,白白地看最新一期《家用电脑与游戏》,看完就拍拍屁股,嘴里还嘟囔着:越来越不好看了。
他很羡慕那个开报亭的老头,曾梦想当个报亭老板,觉得一边看书一边晒太阳是份很惬意的事。
我在六年级时开始接触文学,起因是老师发的书单,因为要充实教室后的阅读角。老师每人要求带两本书。
我好像是第一次一个人买书(没有家长陪同),去了东方书城,结果就挑了一本摆在最显眼位置的书——《幻城》
我当时根本不认识那位现在大红大紫的作者——郭敬明。
不知道为什么小四的书未出现老师的书单里,挤在一群名著堆里。但是,我真的完全沉浸在那个奇幻飘渺的世界里,漫天的雪花,漫天的樱花。
被里面特殊的生存规则和神奇能力所吸引。
也许是第一次接触那种题材吧,我入迷了。后来,就大量的阅读,各种类型题材都来者不拒。
我认为读书是寻求快乐,扩充思维与想象,并在其中学会道理和学习知识,特别反对功利性的阅读。
我不知道是爱读书的人文科都很好,还是那些善文的人都爱读书。总之,阅读,使我后来的历史政治成绩都不错。
后来接触到了杂志,会看到征稿启示。
在真正留意它之前,会觉得那是个圣地,不是自己可以踏足的。就像大山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和敬畏。
不知道什么时候,心里面有一种期待和向往,不知不觉中,心里种下了一颗微笑而美丽的种子。
想执起笔,去记录那些琐碎不为人知的心里路程;想构造天马行空的梦幻让人倘佯于其中;想精心布置个迷局,让人百思方得其解。我想用文字去嘶吼,去编制一个缥缈浩荡的梦……
在初中时,也认真写过几篇文章,发给过几个杂志社。
可是每次都已石沉大海而告终,心中未免有点儿不甘心。
后来也沉迷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小说,它非常便捷,轻松阅读,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写的小说放到上面。缺点是良莠不齐。
中考后的暑假我一直在构建小说大纲,但最后因为才思枯竭,也难以想到一个满意的框架和即将来临的高中生活所迫,不得不以寥寥几十章而停笔。
我有时自己问自己。自己合适吗?自己是写文的这块料吗?也许只是一个一时兴起的梦,需要再坚持下去吗?
这个梦想我只告诉过几个最亲近的朋友和陌生人,我怕那些熟识我的人嘲笑我的好高骛远。
最后,终究敌不过学习的压力,到了高中,九门功课,作业多了几倍。稍微有些空余时间,还要想着补补差,有时还偷偷懒,打打球。
逐渐我都快要忘记初中时的梦了。而且到了高中,原本我擅长的语文几次考试都不理想,我会真的为我喜欢的学科不好而伤心。尤其是作文,有时觉得这篇写得不错,一定能拿高分,而下来的却是惨淡的分数。
我似乎都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文章好坏的能力,我迷惘着。
最近,看到了柴静的文章,知道了如果不是因为勇气迈出一步,扛着压力,去考传媒,她也许一生都得穿着蓝褂子在老家做会计,哪有后面的记者,主持人乃至作者的头衔。
在演艺圈和各类励志故事上都有这样的故事,不过还有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所留下的后悔。
马云曾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它实现了呢。”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到你四十岁时不要忘记十八岁时的梦。”因为他没有忘记,才有了小米。
《老男孩》中也曾唱到:“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何况我还正值少年,风华正茂?!
莫言《我的梦想》里不是也写道,自己年轻是多次投稿受挫,往返数年,才在《春夜雨霏霏》上发表第一篇文章的吗?
《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没有在大学期间数千万字的练笔,哪来现在成熟老练的手笔,刘欣慈没有寄居在乡间工厂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创作科幻小说,哪来今天的雨果奖?
林清玄也从小给自己定了写作的目标。他小学三年级起,每天写500字,初中每天1000字,高中每天2000字,到大学,天哪,每天3000字!对我们来说,这完全是个天文数字。大师不也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吗?
现在听到了简书这个网站,我会在个地方静静写作……
只要坚持着,我的梦会走过一段漫长的路……
我头脑涨涨地,昏沉沉地好似入睡。
夜晚,泥土中的萌芽顶了出来,露出芽尖,观赏着园内的景致,不住地吸取着养分。
一夜风平浪静,伴随着一声悠扬的笛声,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它身上,它摆了摆身子。
梦醒了……
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