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勤奋地记了一堆笔记,但是一到用的时候……要么就是脑子里空空如也,要么就是记得曾经看过,却怎么也找不着……
想要让之前记的笔记找得到,用得着,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一套高效实用的笔记体系。
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笔记体系,我研读了诸多相关书籍和课程。找到下面这种体系,目前是最适合我的,供参考。
先打一个比方。如果把笔记体系,类比成我们的书房。
那么,收件箱,就是临时放置待处理信息的地方。
书桌就是我们的工作台。上面放着我们手头正在进行中的事情,所要用到的资料。
而书房里井井有条的书架,就是主体知识库。这里分门别类地放着,我们认为有用的知识。
这收件箱,工作台,知识库就构成了一个笔记体系。
先说收件箱。收件箱里的还不是真正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处理。
收件箱里的信息,学习理解后,用自己的话整理出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得到的启发,记录为笔记。这就是费曼笔记。
然后,把从收件箱整理出的费曼笔记,按知识库的分类,归入知识库。
收件箱要定期清空。通过费曼笔记法整理后放入知识库。
再说说工作台。
如果我们手头有一个项目正在进行中,那么把经常要用到的知识,从知识库里暂时挪出来,放到工作台上。
这样就省去了每次都要从知识库里去把它们找出来的麻烦。
等到项目结束,再把它们从工作台放回知识库。
就像如果最近在阅读某个主题的书。索性把那几本从书架中拿下来,直接放在书桌上。这样,每次读的时候,就不需要去书架上取。直到读完之后,再把它放回书架就好。
最后,再说说主体知识库。这里的关键在于分类。
分类最重要的原则是唯一维度。不要一会儿按时间分,一会又按内容分……一条笔记,自己都不知道要放在哪个笔记本。好像放这个也可以,放那个也可以。这种情况就是多个分类标准造成的。必须避免。
以此为前提,怎么分类,就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设计分类。分类不宜过细。每层九个,三层足矣。因为,用分类+搜索才是更好的方式。
此外,强烈推荐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的分类结构。这样,不仅一目了然,方便查阅,也方便不断更新迭代。
小结一下。笔记本体系内可分为收件箱、工作台、和主体知识库。收件箱要经过费曼笔记整理,定期清空,放入知识库。知识库里面按要求再往下分类。工作台用来临时放置现阶段常用的知识。一旦项目完成,再放回知识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