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终生学习养成计划”,是不是听着就挺可怕的?当我第一次从胡小越那里听到这个议题时就是这样的感觉。但因为她还发起了另一个规模更庞大的“终生学习”群体,想想“一周”也就没那么可怕了,没怎么犹豫便报名参与。噩梦就此开始……
先说说整体学习状况:
自我评价这一周的学习表现:3分(满分8分)
自我评价这一周的学习成果:5分(满分8分)
6月27日小组成立,28日正式开始,为期一周(7月4日截止);
明确涉及学习的时间有5天,每次远超过30分钟;
只有一天与计划完全相符,其余均偏离计划;
学习时间主要在工作时间进行(因超时工作,所以,个别时间也可以理解为下班时间);
学习内容涉及阅读、教授他人、问题解决及社会实践。
未能如预期学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重视程度不够;
工作太忙/原本日程安排过满;
临时突发性事务插入;
想要进行终生学习的议题过多。
回顾一下一周终生学习的学习计划:
原本计划是这样地——
实际是这样的——
第一天:效率类书籍-清单控
第二天:培训方法论-目标、手段&衡量
第三天:员工离职(很难解释员工离职的Case为什么算是一种学习,自闭倾向员工)
第四天:新世相1个月阅读计划启动:法国大革命讲稿
第五天:……
第六天:一日禅修-共修打坐
第七天:熊猫学院10个月阅读成长计划启动:自控力(精读)
不用多说,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计划与实际严重不符,关于这一条,就可以负分滚粗了。说说为什么那么多奇怪的内容会被纳入“学习成长计划”的原因吧—
阅读类-通常大家把读书等同于学习,所以,这个不解释;
教授他人-我一惯将教授他人知识当成是自我学习的重要模块,有一个研究称,教授他人是一种自我学习吸引能力最强的方式,超过70%,而自学(阅读等)大概能吸收30%左右(综合了时间因素所带来的遗忘问题);
员工离职-准确地说,是收到这样的一个诉求,而又处于特殊阶段;但因此事涉及隐私,故不便展开。总之,的确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
禅修-这是在繁忙工作之余,身心放松的一种有效方式,刚好在周日有一个临时性的“共修”活动(就是大家一起进行禅修),故参与之。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共修,坦白讲,每一次禅修,都会对“自我”的认知更进一步,收获良多。
展开说说阅读吧,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第一种方式:自主阅读。基于工作的缘故,近期买了几本效率类书籍,期望透过自己的阅读,帮助自己规范效率守则,也能够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方法论,提供给同事使用。
利用这种方式最大的感受是:如果在阅读的同时不作读书笔记,基本上相当于白读-因为那些方法和想法仍然在你的脑海中,没办法传承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养成在阅读的同时利用手机或纸笔来拍摄或勾划出关键语句,然后每周花一个独立的时间来整理下一周阅读笔记-既温习了书中的内容,又得以保存下来,利于分享。
第二种方式:新体验-新世相。每月每人发放4本书籍,书目是保密的。规则是:每周阅读一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连带笔记和书一曲寄回;收到第二本……直到收到第四本书,你可以选择将书保留不再寄回,也可以选择寄回,收到退款。当然,如果你第一本书都没有读完,则不会再收到书籍,也视为你完成了整个阅读服务。
我对这种新颖的形式感兴趣(其实并不新颖),也想自我挑战。收到第一本书就是《法国大革命讲稿》,正在恳读中……
第三种方式:新体验-微信打卡10个月。之前报名了熊猫学院,7月4日正式开课。这个主打10个月持续阅读的个人成长计划就此开始。今天第一天,希望可以持续,并且有效地得到自我提升。
INSIGHTS
最后总结一下: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如预期展开一周终生学习养成计划,但此事像一面镜子一般映射出的问题与收获真的非常宝贵,如前文所提到的几点一样:
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很持续地在学习,也尽可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进行学习这件事,但事实上,持续学习这件事并没有真正纳入日常的日程表中,甚至都没有一个固定时间(早晨、中午或晚间)来学习,而只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空档来进行学习,从时间分配来看,就足以说明潜意识里对持续学习的重要程度其实是非常欠缺的;
工作太忙/原本日程安排过满-这点与时间管理相关。原本已经察觉到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得过于饱合(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这一次才真正让我意识人到饱合程度超出我的想法,比如第二天、第三天发生的事情,其实是基于原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延伸出来的,虽然我将其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但还是要承认的是,正因为原本的工作日程安排过满,才导致经常性会通过挤压个人时间得以解决(更正中);
临时突发性事务插入-这一点上面提到了,不再赘述(突发性事务本来就应该在时间管理中预留);
想要进行终生学习的议题过多-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前期思考的不够透彻,不论是效率类学习、阅读类、甚至是语言类(未提及,正在学习泰语)的学习,在纳入明确的时间计划并开始执行前,一切都是负担。
网友评论